正文 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1 / 3)

自貿區的戰略部署與未來展望

特別策劃

作者:巴曙鬆 白海峰

相比“京津冀”是國內不同省之間的協作,上海自貿區的著重點則是中國與海外的對接,是我國下一階段重要的經濟引擎。從國內的環境來看,我國宏觀經濟目前麵臨著潛在增速下降、人口紅利消失和投資占經濟體量過大等各種問題,迫切需要新一輪的經濟體製改革。從上海自貿區推進的速度和力度可以看出新一屆政府對於理順自身定位、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而探索建立負麵清單管理模式則減少了尋租機會,提高了經濟效率,也為建立小政府、大市場的經濟體製提供了寶貴的試驗田;從國際環境來看,目前WTO主導下的“多哈回合談判”已陷入停滯,而美國推動的TPP(泛太平洋合作夥伴)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涵蓋了39個國家、超過62%的世界GDP經濟體量。美國介入TPP是為了開拓新市場、實現美國出口倍增計劃創造條件;也希望建立起21世紀自由貿易協定新標準,推行美國的全球價值觀;利用TPP談判推動APEC貿易自由化進程,形成美國主導的亞太自由貿易體係。“項莊舞劍,意在中國”,TPP核心在於“平衡中國戰略”,抵製排斥美國的“東亞共同體”的形成,遏製中國在東亞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並重建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中國目前還沒有加入到TPP的談判中,因而,借助自貿區的建立,中國有望獲得參與新一輪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機會,且可能是未來中國更加深入地融入國際經濟和貿易環境的窗口。

自貿區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試驗田,然而,自貿區的作用並不局限於上海,隨著金融、貿易的發展,整個長三角地區都會因為配套設施的需求提高而有所收益。上海自貿區會在較短時間內產生巨大的虹吸效應,也會產生溢出效應,令長三角的分工更加精細。不僅如此,習總書記曾強調自貿區製度需要“可複製”和“可推廣”,意味著自貿區未來能夠成為其他區域效仿的榜樣,這將使得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理念得以落實。

何為自貿區

自貿區按照不同功能定位可分為多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以香港、新加坡為代表的零關稅自由港型,這種類型的自貿區對進口商品、當地消費和轉口輸出都不征收關稅;第二種類型是轉口集散型,這種自貿區主要利用區位優勢進行港口裝卸、貨物儲運、貨物商業性加工和貨物轉運等業務,典型代表是德國港口漢堡和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第三種類型是以菲律賓馬裏萊斯為代表的貿工型,集加工貿易與轉口貿易於一身;第四種是出口加工型自貿區,以出口加工為主,如我國台灣地區的出口加工區;第五種是保稅倉庫型,可不辦理進口手續、連續長時間處於保稅狀態,以意大利羅馬的免稅倉庫為代表。

雖然各國自由貿易園區的具體功能和管理政策有差異,但通用的規則包括:進入自由港或自由貿易園區的商品無需繳稅;自由貿易園區免於實施慣常的海關監管,監管更為簡便和寬鬆;商品進港後,可以進行各類加工、處理,也可以與外國或國內商品混合重新出口。如需運到所在國的其他地區,辦理報關手續繳納進口稅即可;對進出區的活動不加限製,已納稅的進口貨物可以從納稅地進入區內與其他貨物混合後,再免稅進入納稅地等。

自貿區的功能跟各國國情與所處地區的資源稟賦有極強的相關性,因此在不同的區域中也承擔著不同的角色。

美國對外貿區。第一種是綜合性自由貿易區,稱對外貿易區,主要從事貿易,以方便貨物進出,加快貨物流轉,增加就業等為目的。第二種是單一性的自由貿易區,稱為貿易分區,主要搞加工業,以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出口為目的。

歐洲自貿區。德國漢堡自由港:外國貨物從水上進出區自由,有的須申報,有的不須申報,均不征關稅;外彙交易均不作限製,方便企業間貿易活動。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安特衛普港對整個港口實行更加靈活的管理製度,注重單證管理而非實物管理。愛爾蘭香農自貿區:香農開發公司圍繞香農機場進行深層次開發,在緊鄰香農國際機場的地方建立了世界上最早以從事出口加工為主的自貿區,以其免稅優惠和低成本優勢吸引外國特別是美國企業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