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津冀產業優化症結破解(2 / 2)

市場分割或市場壁壘是阻礙區域產業一體化最主要原因

以上兩個問題的產生,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在產業選擇和規劃上缺乏長遠考慮。二是產業發展被市場壁壘所分割,導致區域內無法形成有效的產業鏈分工。以鋼鐵為例,河北鋼鐵產業本來規模就大,而在發展中,經不住房地產的誘惑,強上加強,大上加大,最後不能自拔。鋼鐵行業的定位和產能發展規劃顯然不是從競爭力和產業升級優化的角度考慮的,要使鋼鐵業本身健康發展並對一個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形成良好的影響,其發展規劃應該著力於兩點,一是自動的抑製規模擴張,作為一種資源型產業,考慮到交易成本和環境問題,其產能規劃主要是滿足本區內的需求。二是鋼鐵產品也有高端和低端的問題,看是為滿足哪類需求。為滿足房地產需求,那麼產業定位必須是低端,而為一個很具成長性、更多附加值的產業――汽車行業而生產,那麼它的定位就比較高,應該把提高鋼鐵板材比例作為產業規劃的重點,這樣的話,河北鋼鐵產業結構將大不一樣。

這裏,我更關注的問題是市場分割或市場壁壘對區域產業一體化的影響問題,這是導致以上問題的最主要原因。京津冀三地之間生產要素流動和配置仍受到行政區劃的嚴格限製。在各種要素流入和配置中,人的流動受限製較小,但資本、資源的流動卻受到基礎設施體係分割、地區保護政策的巨大障礙。這種要素市場化差異導致了這樣的一個明顯問題:各類資源過度向核心區集中。按市場自然法則,人力資源存在內在的由外圍向核心區集中的傾向,但由於勞動力市場是一體化的,不存在流動障礙,因此,人口集中成為一種長期而自然趨勢。但要避免人口過度地向核心區集中,主要是使要素集中的效應與擴散的效應取得平衡。很遺憾,地區保護主義或市場壁壘的存在以及一些特定的產業製度安排,使我國的區域發展出現要素集中的趨勢遠遠超過擴散的趨勢。地區保護主義和市場壁壘在京津冀地區廣泛存在。如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大城市對住房用地采取高價政策而對工業用地采取低價政策,這對產業按市場成本的轉移構成巨大障礙,不少產業如果不是優惠政策,很難在北京、天津、河北的大城市生存。還有,河北在吸引資金、資本、技術等方麵長期處於不利地位,但基礎設施一體化的障礙則使其處境更加不利,如三河市等地修了很好的高速路,準備與北京的路對接,但剩下二三公裏的路就是接不上,因為北京不讓接,這對各要素按市場競爭、合理流動形成了明顯的障礙。再比如,為收費而特製的高速公路製度有利於大城市,而不利於小城市和農村。為了更快的發展高速公路,國家製定了高速公路的高收費政策,這對促進高速公路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也產生一個嚴重問題,高速公路都是封閉式的,“開口”很少,物流、人流經常在許多小地方都是“穿腸”過,從而大大地降低了中心城市對外圍地方的擴散作用,相反則強化了資源要素的集中效應。如果不存在以上各種市場壁壘,那麼,北京、天津、河北的產業在區內的轉移就會順暢、有效,真正的產業合理分工就會出現,否則,在現有的市場分割和地區保護不變的情況下,要實現習總書記講的“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遊聯動機製,對接產業規劃,不搞同構性、同質化發展”的要求是不可能的。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谘詢部研究員)

責編/徐豔紅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