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津冀一體化”頂層設計新思維(2 / 2)

三是缺乏工業化思維。京津冀一體化的障礙,還在於管理思維的滯後。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我們必須全麵導入工業化管理思維。一個社會進入到工業化時代,不僅僅是生產和使用工業產品的時代,而且是用工業化思維管理社會的時代。工業化管理思維表現在頂層設計中,就是將社會諸多要素看成一個個齒輪,再將這些齒輪進行最佳排列組合,以產生最優功能。工業化管理思維講究標準、流程、精確,最終體現的是“邏輯”的力量。而與之相對的 “小農管理思維”,更多則是碎片化的隨機應變。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邯鄲、秦皇島、保定、張家口、承德、廊坊、滄州、衡水、邢台……這些齒輪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怎樣的排列才是最佳組合?在工業設計中,從來不會人為地放大一個小齒輪的作用而放任齒輪組合不合邏輯。換言之,我們必須把原來那種模糊的、概念的、感性的“語文模式”轉化為“數學模型”,用坐標和數字清晰地勾畫出首都經濟圈的確定框架和最優價值。

以“底線思維”破解區域經濟發展難題

無論是城市化還是城鎮化,無論是眼前難以對付的城市病還是將來的發展,京津冀一體化已到了“底線思維”階段——不是選擇不選擇的問題,而已經是別無選擇。這是北京的不二選擇,是天津的不二選擇,也是河北的不二選擇。環境不可持續,資源不可持續,生產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不可持續,必須有一次徹底的變革才能生存。這種嚴酷的倒逼考試,有可能逼出真正的創新思維。唯有新的切分與重組,才能讓這三地相加大於三。北京的“大餅”不能再攤(城市擴容);天津的“麻花”不能再卷(產業重疊);河北的“燈下”不能再黑(方向不明)。該動行政區劃的動區劃,該產業調整的調產業,該形成鏈接的形成鏈接;該靠攏的靠攏,該轉移的轉移,該合並的合並,該拆分的拆分;該成為領子的成為領子,該成為袖子的成為袖子,該成為衣身的成為衣身。

一件衣服不能領子太大,袖子太短,衣身太破。總之,我們要把這塊布重新裁剪,清晰的定位可以是:作為衣領,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在工業經濟上可以“虛”一點,為自己獲得更精確定位和更大空間;作為衣袖,天津可以“長”一點,成為環渤海地區先進製造業中心和物流中心,延長經濟手臂,更多外向發展;河北作為衣身,當“實”一點,急需在重要基礎工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上夯實基礎,沉澱經濟元素,在拉動內需中保證京津冀一體化穩步發展。如是,棋局已成,棋子之間的關係和價值也就明晰了,規模與產業鏈效應相得益彰的“大象經濟”便呼之欲出了。

我們希望看到京津冀三地在首都經濟圈的統領下,各自進行良好的“自轉”,同時進行準確的“公轉”。而最終,區域經濟的績效評價,就看自轉和公轉能否沿著頂層設計的軌道有序進行。

(作者為中國亞太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員)

責編/袁靜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