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路一帶”戰略構想意義深遠(1 / 2)

“一路一帶”戰略構想意義深遠

特別策劃

作者:霍建國

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四國時提出的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以及去年10月訪問印度尼西亞時提出的共同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議,受到了國內外的高度重視。不僅“一路一帶”沿途的國家紛紛表態支持,國內各省市更是積極行動起來,可見其戰略意義之深遠,不僅為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注入了新的內容,同時也為內陸和沿海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指明了方向。但“一路一帶”偉大戰略構想的實現,並非一蹴而就。當務之急是需要我們認真把握其內涵和外延、深度謀劃、科學推進、穩步取得實效。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提升

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變化,總體趨勢仍對我有利。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經5年,但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歐美等國雖然表現出階段性複蘇跡象,但總體仍未擺脫發展的困境,要完成金融整治,經濟結構的調整,重拾增長之路,可能還需要較長的時間。

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的群體性崛起,已經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全球經濟中心開始由發達國家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目前,按照購買力平價指數計算,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占世界GDP的比重已經超過50%。雖然受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退出及諸多因素的影響,自去年下半年新興經濟體的增長有所回落,但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仍為6.3%,依然是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力量。

發達國家經濟實力雖日漸衰落,但在短期內其主導和影響世界經濟的能力仍未發生根本的變化,仍是控製國際貿易規則製定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與此同時,歐美日正在不斷強化其在新一輪貿易規則中的話語權,美國推動的TPP和TTIP談判,以高端開放為契機,企圖掌控和影響下一輪國際貿易規則主導權,這些對我國都將構成新的挑戰和威脅。國際間和大國間的競爭和矛盾日趨激烈,並不斷產生新的變化,我們要有長期與之和平共處的理念,不斷提高我國在應對國際市場方麵的周旋能力。

國際經濟的調整期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對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做出了全麵部署。隨著改革舉措的陸續推出,改革將進一步解放生產力,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動能及各種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將得到有效釋放,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將進一步上升。上海自貿區的試驗將進一步提供我國實行高標準開放的有效經驗,並將被不斷複製,中國整體對外開放的進程會比我們想象得更快。但中國經濟的發展很不平衡,東部沿海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已達到相當的水平,但我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對東亞及東南亞沿海各國的經貿合作和雙邊關係,仍有拓展和鞏固的空間,海上之路的合作仍麵臨著諸多的挑戰。中西部地區改革開放由於起步較晚,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而中國經濟的全麵振興及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中西部整體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的提升,而向西開放通過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有力促進內陸和沿邊的對外開放,加快推進中西部的經濟發展進程,這也是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主要曆史背景。

“一路一帶”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深受中亞各國的歡迎和讚同

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總結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基本經曆了以下幾個階段:一是通過發展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突破了理念上的禁錮。二是通過沿海14個城市的對外開放,擴大了開放的領域,形成了開放拉動的經濟增長格局。三是延伸到長江沿線的開放,形成了全國範圍內的開放局麵。這種按梯度分層次的開放節奏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及經濟發展的實際效果。其基本驅動力是先開放合資、後擴大出口,通過對內深化改革激發增長活力。通過加入WTO,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係,拓展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空間,其結果是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內需外需一起拉動,形成了我國經濟30多年的高增長局麵。今天,國際國內形勢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在吸收過去有效的改革開放經驗的基礎上,需要我們調整發展思路,以全新的理念推動新一輪的對外開放。

目前,中國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都麵臨著新的突破。一方麵是金融危機後,歐美市場需求明顯減弱,中國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受到了一定製約。另一方麵則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結構性矛盾和新一輪的產能過剩已形成了新的壓力,同時歐美等發達國家對正在崛起的中國耿耿於懷,不斷通過對貿易結構的調整及規則的重塑,試圖從多方麵限製中國的發展。為適應國際經濟新格局的新變化,習近平主席提出“一路一帶”的戰略構想,不僅明確了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同時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其意義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麵:

首先,鞏固中國同中亞和東南亞的合作基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理念是加強同中亞和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中國同中亞及東南亞各國曆史上有著共同的發展經曆,文化相通,合作基礎堅固。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舉措有利於通過共建“一路一帶”絲綢之路形成對外開放新的增長點,所以關鍵是處理好中國與中亞及東南亞國家的關係,發揮好上合組織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在推動諸邊合作中的積極作用,加強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鄰邦及東南亞鄰國的友好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