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幣誕生記(1 / 3)

人民幣誕生記

藝術·生活

作者:鄧加榮

由於革命戰爭迅速地把解放的喜訊和解放了的土地送交到人民手裏,各根據地的土地便很快地田連阡陌,山水相依了,原來在各根據地裏使用的各種地方貨幣,現在都走進了統一的解放區市場裏來,於是,就產生了諸多的不便。有時候,人們才走出幾百裏地,甚至幾十裏地之外,就要換用另一種貨幣,可想而知,這對於發展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都有障礙。1947年到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來分管財經工作的董必武同誌,就親自遇到了這一樁子事。

他這次從陝甘寧邊區的延安出來,一路上途經晉綏邊區和晉察冀邊區,有一天,來到了晉察冀邊區的天台縣東山區大槐莊。一路上走得是又饑又渴,他便與夫人、孩子們依靠在路邊大槐樹下歇息。這時,隨身帶的幹糧都吃光了,警衛員劉國安便跑到村中小雜貨鋪子裏想買幾個燒餅和烤白薯。誰知一付款時,就出現了問題。賣燒餅的人一接過來錢票就瞪大了眼睛,問:“這是什麼錢?”警衛員說:“邊幣呀,陝甘寧邊幣呀!”賣燒餅的人拿著錢票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最後還是退回來說:“不行,這錢我們這裏不花!”警衛員聽了一怔,忙問:“那你們花什麼錢?”賣燒餅的說:“我們這裏隻用晉察冀邊幣,別的錢一概不用!”警衛員無奈,拿著錢到附近的一家公營商店裏去換,公營商店的管理員也不給換,態度堅決地告訴他說:“晉察冀地區隻認晉察冀邊幣,其他的錢票我們不認,我給你換下來我也是白作廢,誰能幹那傻事?”警衛員劉國安垂頭喪氣地走回來,心想大家就先克服一下,等到了兵站再說吧。可孩子們受不了呀,幾個孩子餓得直哭。這時,董老的夫人何蓮芝便說:“小劉,你不用著急!我隨身帶著一塊給孩子們做衣服用的布料,你就拿它去和人家商量,我們以貨換貨吧!我想,用這塊布料換幾個燒餅,總是足夠的了!”警衛員小劉心裏好大的不高興,心想,這不是明顯地要吃大虧嗎!但是,事到了這個坎上,也隻能無可奈何地去做那宗極不等價交換的買賣了。回來後他一直不吃不喝,氣哼哼地蹲在董老身邊嘟囔著。董老安慰他說:“這不能怪他們,這是曆史造成的。各解放區之間貨幣不流通,是長期以來各個根據地被敵人分割開來的戰爭環境所造成的。現在解放區逐漸連成一片了,我們一定要盡快地解決這個問題,讓各解放區的貨幣都能自由流通!”“怎麼解決?”小劉仍然火氣未消地問道。“到時候,你就知道了!”董老笑眯眯地對他說。

董老一到了西柏坡,就根據中央指示,去到邯鄲地區的武安縣主持召開了華北財經會議。會議期間,由於解放大軍的節節勝利,已使解放區更大規模地連成了一片,各解放區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已成為日常生活中極其普遍的現象,因此,到會的各解放區代表團都迫切地感到需要成立一個統一華北和華東地區的財經機構,後經中央批準,成立了以董必武為主任的華北財經辦事處,開始醞釀發行在解放區都能流通的統一貨幣。

革命形勢的發展,迫使先輩必須盡快地把這一任務落實下來,於是在華北財經會議之後不久,便已在德石路和津浦路沿線上的滄州、德州、泊頭、寧晉等地建立了貨幣聯合兌換所,對晉察冀的邊幣、晉冀魯豫的冀南幣和山東地區的北海幣,製定出一個固定的比價,在兌換所裏各種貨幣可以自由兌換。但是群眾不滿足於此,他們希望能有一種統一的貨幣出現,不必再像現在這樣一過境就兌換錢鈔。因此,華東局工委書記張鼎丞、鄧子恢便發電給董老:“建議立即成立聯合銀行或解放區銀行,以適應戰爭,越快越好!”董老見到電報後,馬上派南漢宸去到山東找張、鄧具體地商討這個問題。經過多方麵的商談,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勢在必行的事,於是,董老便在1947年12月2日向中央發去電報,建議成立全解放區的銀行,發行統一的貨幣。銀行的名字擬定為“中國人民銀行”。不久,就收到了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來電,同意董老提出來的建立解放區統一的銀行,發行全國統一貨幣的意見,隻是認為時間不免早了一點。“但籌備工作是必要的,名字就叫中國人民銀行。”於是董老便指示,在西柏坡成立以南漢宸為首的“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客觀形勢的迅速發展,使得籌備工作刻不容緩,需要做出大量複雜艱巨的工作:搜集有關統一貨幣的發行政策,搜集各解放區的發行指數和物價指數,籌備足夠的準備金。新幣還需要定出幾種票麵,它的金額和價值含量又各當多少?此外,還要設計圖案,製作版樣,選定紙張等。

“根據中央來電的指示,名字就用‘中國人民銀行’。”董老傳達中央的指示精神說。

南漢宸說:“中國人民銀行這個中字好!”

董老笑說:“是的,這是我們反複推敲好久才最後定下來的!‘人民’兩個字,說明了這個銀行的性質,它是人民的、大眾的,而不是某個官僚資本的,或某個金融寡頭的;另一方麵,它又表明這個銀行的規模和範圍,因為它既是人民大眾的,就不是某個地區或某個行業的,它必定是全國性的,屬於全國人民的!”

“我們也都感覺到這個名字好!不過到時候,鈔票上‘中國人民銀行’這幾個字,還得請您來寫!”南漢宸對董老說。

“我寫?”董老驚詫地問。

“是呀!您的書法根底很深,在延安時,您的字就很為人們所稱道;而今您又是財經辦事處主任,這幾個字出自您手,自然是十分得體的!”

董老晚上回家,對夫人何蓮芝說:“蓮芝,你給我找出一套幹淨的襯衣出來,晚飯後我洗過澡後要換上的。我要按照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沐浴更衣,靜心恭寫。”夫人笑問:“寫什麼字,這麼重要?”董老說:“‘中國人民銀行’這幾個字,可是千金的重要。咱們中國百餘年來一直受著三座大山的壓迫,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家的銀行盤踞四方,欺壓剝削城鄉百姓。今天,革命即將全麵勝利,我們要有自己的國家銀行,發行全國統一的貨幣了,這還不是一件大事呀!”何蓮芝聽了也高興地說:“是件大好事!有了這種錢票,就不會再發生大槐莊用布料換燒餅的事了!”女兒董良翬也乖巧地說:“好!好!爸爸,我來幫助你磨墨。”董老笑著抱起小女兒說:“你一個小孩子,知道怎麼磨墨?”良翬說:“我知道!我知道!一滴水磨一百圈。左轉三圈,右轉三圈。”董老聽了,止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有一天,朱德同誌有事路過離西柏坡一裏多地的夾峪材,他見有個農家院的門口掛著“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的牌子,不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就信步地走了進去。屋子裏,隻有一老一少兩個籌備處的工作人員。朱老總饒有興趣地向他們詳細打聽了籌備情況。那個老的名叫何鬆亭,是晉察冀邊區銀行副行長,他回答說,各項工作進行得都很順利,隻是向各解放區要些糧食、布匹等物資作準備金,至今都還沒有運到,請東北地區代購的一萬領印鈔紙,也沒有運來……”朱老總充滿信心地對他們說:“一切都會有的!你們現在的情況,比在中央蘇區時候好多了。那時候,行長毛澤民同誌的全部家當,就是幾根扁擔。有了情況,挑起扁擔就轉移了。現在你們的家底要比那時候大得多,也富裕得多。等將來解放了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把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銀行接收過來,那時候,你們的財產即使在世界上,也算是一個規模不小的銀行了。所以說,你們所籌備的是件偉大的事業,是為著新中國的建立做好準備的。‘中國人民銀行’這個名字,也起得好!它叫我們永遠地記住:人民銀行,是永遠為人民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