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代中國的文學插圖去哪了(2 / 2)

晚明萬曆、天啟、崇禎三朝,是中國木刻版畫的黃金時代,也是文學插圖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除京、津、冀外,整個江南,包括皖、蘇、浙、閩,都形成了各自的木刻印刷中心。風雲際會,便出現了專門的插圖畫家,其中陳洪綬成為這一時期的“帶頭大哥”。崇禎刊行的《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便是明代文學插圖及明木刻技藝的巔峰之作和集大成者。據今人劉新(見廣西美術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金瓶梅插圖集》“閑話《金瓶梅》插圖”)考證,《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200幅插圖“很大一部分就出自黃子立、黃汝耀的刀功”。雖然,現已經無法考證洋洋大觀的200幅《金瓶梅》插圖,是否有陳洪綬的筆力,但是,作為木刻大家族的黃子立則是與陳洪綬多年合作的木刻大家。沿這路數,陳很有可能創作了這200幅插圖。如果這樣的猜測多少有點理由的話,那麼,這一畫一刻、幾盡完美的200幅插圖,便更有意義。隻要稍一比較《臨川四夢》與《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的插圖,立馬可以分出高低和精粗來。《金瓶梅》的200幅插圖,畫麵的開闊、場景的宏大、線條的流暢、刀功的準確與細膩,以及人物背後故事的生動和寓意等,臧懋循修訂《臨川四夢》的圖譜,無法比擬。特別是由多個畫麵組合和疊加的一幅畫,幾乎可以看到三百年以後才有的“蒙太奇”的味道,這更非《臨川四夢》的圖譜無法相與頡頏的。而我們知道明崇禎年間是西曆的17世紀中葉。也就是說,要等到兩個世紀後,我們才會看到白朗與多雷的插圖。

不過,非常遺憾的是,插圖跟當下的文學作品幾乎絕緣了!我們隻要稍稍翻檢當代幾位重要且活躍作家的小說單行本,我們就會得出這一令人沮喪的結論。莫言、賈平凹、阿來、蘇童、餘華、畢飛宇等的長篇小說,就我閱讀的經曆看,就沒有看見過這些作家的作品裏有插圖,更不要說名畫家的插圖了。中國當下有那麼多畫價高得驚人的畫家,怎麼沒有想到要來為中國的文學作品畫插圖?唯一讓人驚豔的,2012年—2013年拿獎拿得手痛的《繁花》有插圖,不過《繁花》的插圖不是哪位畫家畫的,而是作家金宇澄自己弄的(當然也很不錯的)。再就是,黃永玉的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裏有插圖,不過,新銳小說家黃永玉自己就是著名老畫家。

當代中國的文學插圖,我們在哪找得到?

(作者本名劉大橋,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