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千皴萬染”話寶玉(1 / 3)

“千皴萬染”話寶玉

藝術·生活

作者:武海霞

皴染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技法.皴的技法主要用以表現山石、峰巒和樹身表皮的脈絡紋理;染,用墨水或淡彩潤刷畫麵,不露筆痕,以分陰陽向背,加強物象的立體感。可見,皴主要以勾勒線條為主,而染,又以淡化線條的痕跡、加強所表現對象的質感為主。

寫作與繪畫都是一種“再現”真實的藝術。皴染的手法是中國古典小說與中國傳統繪畫相通之處。在中國傳統長篇小說中,章回體的結構模式使得對人物的“皴染”成為可能。

脂批中的皴染

皴染是《紅樓夢》中非常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那麼,什麼是皴染呢?關於皴染的定義,可以通過《紅樓夢》中的脂評得到基本的概括。脂評共有五處提到皴染,分別是以下五處:

1)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中在石頭為自己的文字辯解時候(?“……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攝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其真傳也……”)甲眉脂評:

事則實事,然亦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以致草蛇灰線、空穀傳聲、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雲龍霧雨、兩山對峙、烘雲托月、背麵敷粉、千皴萬染諸奇書中之秘法,亦不複少。餘亦於諸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釋,以待高明者再批示誤謬。

第一回是曹雪芹借石頭之口敘述紅樓夢故事的來龍去脈,同時竭力澄清自己的小說與曆代小說的不同之處,具有對全書進行概括的性質;脂硯齋的評語也是具有概括性質的,用列舉的方法概括《紅樓夢》巧妙的故事敘述技法與人物刻畫手法,“千皴萬染”第一次出現在脂評中,與《紅樓夢》中重要的敘述手法如“草蛇灰線”“一擊兩鳴”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脂評第二次提到皴染在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甲回前脂批:

此回亦非正文,本旨隻在冷子興一人,即俗謂“冷中出熱,無中生有”也。其演說榮府一篇者,蓋因族大人多,若從作者筆下一一敘出,盡一二回不能得明,則成何文字?故借用冷子一人,略出其大半,使閱者心中,已有一榮府隱隱在心,然後用黛玉、寶釵等兩三次皴染,則耀然於心中眼中矣。此即畫家三染法也。

從以上脂批可以看出,皴染主要是一種間接的敘述與刻畫策略,其主要特點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同一敘述與刻畫對象進行多次、間接的、側麵的敘述與刻畫。比如對於威勢赫赫的榮寧二府,從冷子興這個外人與旁觀者的視角進行了敘述,這種視角讓讀者看到了榮寧二府的漸漸衰敗的跡象,為以後的敘述奠定基調。而黛玉的視角屬於內部視角,敘述了榮寧二府的布局、陳設等細節。

3)第七回脂評中第三次提及皴染法。暗示鳳姐與賈璉的風月的文字非常隱晦:“……周瑞家的悄問奶子道:‘姐兒睡中覺呢?也該請醒了。’奶子搖頭兒。正說著,隻聽那邊一陣笑聲,卻有賈璉的聲音。接著房門響處,平兒拿著大銅盆出來,叫豐兒舀水進去……”對於這一段文字,甲雙脂評如下:

阿鳳之為人,豈有不著意於“風月”二字之理哉?若直以明筆寫之,不但唐突阿風身價,亦且無妙文可賞。若不寫之,又萬萬不可。故隻用“柳藏鸚鵡語方知”之法,略一皴染,不獨文字有隱藏,亦且不至汙瀆阿鳳之英風俊骨。

在這裏,脂批說明皴染寫作策略可以有濃淡的分別與隱顯的不同。說鳳姐著意於“風月”,如果明寫,就糟蹋了鳳姐,與作者所塑造的鳳姐的“英風俊骨”有所衝突,所以用曲筆輕輕一帶,雖然是淡淡地些微皴染,為人物的立體塑造卻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功效。

4)在五十一回中,對“浦東寺懷古”

與“梅花觀懷古”二詩中的兩個地名“浦東寺”與“梅花觀”是否合乎地理事實,寶釵、黛玉、李紈三人發表了截然不同而又符合各自性格特點的議論,庚雙脂批:

此為三染無痕也,妙極,天花無縫之文。

閱讀《紅樓夢》這一段原文即可以看出,作者借著寶釵、黛玉、李紈的議論表達了三層意思。既曲折表達了作者自己對於曆史地理名“穿鑿”的看法,又表達了三個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同時對黛玉與寶釵的新的良好關係下了注解性的一筆。而這麼複雜的內涵,僅僅是通過三人的幾句對話就充分而含蓄地表達出來了。所謂“無痕”,正是“含蓄”的意思。

5)在第七十五回中的脂批中地五次提到皴染:

前隻有探春一語(作者注:指的是探春罵抄家:“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裏好好的抄家,果然真抄了,咱們也漸漸地來了。”),過至此回,又用尤氏略微陪點,且輕輕淡染出甄家事故,此畫家來落墨之法也。

對於甄家的事,作者幾乎從來不從正麵寫,而是輕輕兩筆即帶過,高度暗示,屬於虛寫。“淡染”即指的是輕輕兩筆帶過的多次虛寫。驚天動地的甄家抄家,就這樣通過不同章回的幾句閑話完成了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