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開展職業指導教育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伴隨我國教育體製改革,高等教育投資由國家壟斷的局麵被打破,使得教育投資的資本日趨複雜化和多元化。中、高等教育投資者的變化表明高校畢業生分配製度傳統計劃的模式已經被打破,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等適應市場經濟的新就業機製已經建立,這種變化促使高等教育本身要接受市場的檢驗。市場是考察一個學校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能力的最公正的杠杆。一個學校的畢業生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高,必然會受到就業市場和廣大用人單位的青睞,學生的就業率越高,學生在廣闊的就業市場上越受歡迎,學校的聲譽也就越高。因此,開展好在校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使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前了解社會,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多方麵鍛煉自己的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直接關係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是實現教育投資效益的重要保證。
3.開展職業指導是實現人才合理配置、提高人力效率的重要途徑。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廣大高校畢業生的價值觀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更關注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就業指導教育可以通過其獨特的內容、途徑和形式,幫助學生將個人需要同社會需要協調起來,從而實現個人目標。另一方麵,由於教育投資效益和償還不像物質生產投資計算那樣精確,隻能通過宏觀調控和市場的調節實現利益合理分配。所以要解決“人”與“事”最佳組合,實現社會效益和個人利益合理分配,提高人力效率,必須在國家宏觀調控和政策指導下,發揮人力資源市場的杠杆調節作用,並借助這個平台,實現自主擇業。
三、有效開展職業指導教育的對策
筆者認為,要在高校開展行之有效的職業指導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職業指導平台信息化建設。高校的職業指導工作要和社會就業平台建立起緊密的聯係,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這項工作的質量。高校要充分調動教育資源的人才、智力優勢,及時整合、分析社會就業信息,使廣大師生改變封閉的教育教學狀態,借助職業指導信息平台,汲取就業、創業、成才信息。從而引導學生正確選擇自己的職業方向。
2.科學調整教育模式,發揮特色,創新教育體製。高校教育首先要適應市場,不能因循守舊,但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麵更不能跟風,切忌不顧師資狀況盲目設置熱門專業。教育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要立足現實,發揮特色。市場調節和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既要專業化又要複合化,專業知識是市場較量的基礎條件,因此我們在開展職業教育的同時,要鼓勵學生立誌成才。我們的教育體係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培養真正有知識、有能力的專業人才,隻有這樣的人才,才能經受市場就業的考驗,成為社會棟梁。
參考文獻:
【1】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組織編寫.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2】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組織編寫.創新職業指導——新實踐.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3】馬慶發.當代職業教育新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4】西安市勞動局沈瑞瑾.試論學校職業指導的開展與推動.陝西省勞動保障網,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