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控與合規成銀行IT新方向(1 / 2)

金融IT

作者:陳孝宇

中國銀行機構的風險控製、合規經營變得越來越關鍵,必須借助IT力量改變。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衰退凸顯了金融穩定的重要性,監管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機構正變得越來越嚴格。中國銀行業多年來在央行、銀監會的雙重監管下,一直都執行著較高的監管標準,伴隨中國銀行業和銀行監管業體製機製改革邁出關鍵步伐,資產規模、經營效益、結構改革、監管體製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然而中國銀行機構的業務種類、創新水平等方麵距離國外仍有很大差距。

加強IT應用建設

規避金融風險

對外開放、混業經營、加大業務創新是銀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目前中國銀行機構自身在合規經營、風險管控上還有很大不足。

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幾年間,國內銀行業警鍾頻敲:2009年廣發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兼首席整合官涉嫌在重組過程中不良資產處置不當被警方帶走接受調查;2009年北京農商行商務中心支行被騙貸數億元案件曝光;2010年齊魯銀行發生巨額金融票據詐騙案;2011年鄱陽農信社發生近億元監守自盜大案。處於深化機構改革、提升經營能力時期的眾多銀行機構,麵對各種各樣的市場、操作、信用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多年來,央行和銀監會就銀行在市場、操作、信用等方麵的風險隱患,出台了多項文件加以規範指導。從2007年開始,銀監會開始在國內部署實施《巴塞爾協議》;2009年3月,銀監會加入巴塞爾委員會;2010年,《巴塞爾協議3》的出台更清晰地表明,風險管控、合規經營將成為銀行機構未來關注的重點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在《巴塞爾協議》的指導下,銀監會提出了對各類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銀行機構紛紛增資擴股、上市融資。在外部環境和自身發展的要求下,國內銀行機構也紛紛自發加大了對風險控製、合規經營的投入力度。資質優良的國有、股份製銀行都投建了相關的係統。

信息技術是實施各類風險管控、合規經營的重要手段。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90%以上的金融風險事件都與IT間接相關;在已經報告的損失事件中,50%以上的事件與IT間接相關。銀行機構必須以IT為工具,通過強化數據基礎、加快內部評級體係、開發風險計量模型、推進風險管理組織體係和流程整合等措施,逐步落實各項有關要求。銀行機構實施風險管控、合規經營會涉及許多係統開發,並影響相關設備、服務的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