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興長信達:潛水電子商務外包(2 / 3)

“電子商務如此快速地發展,這意味著我們的機會也來了。”劉磊信心滿滿。

不幹能力以外的事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經過10多年的摸索,劉磊最終才發掘出電子商務外包的商機。回憶起這10年的點點滴滴,劉磊感慨良多,“記得的都是爬山途中的艱辛,很少記起在山頂時的快樂。”

1995年大學畢業,劉磊去了一家國有企業工作,“喜歡自由”的他忍受不住機械式工作的無聊,很快就辭職創辦了一家物業公司。後來也幹過印刷,但事業一直沒有太大起色——直到遇上了電子商務外包機遇。

2000年,劉磊用四處拚湊的17萬元成立了興長信達。剛開始,劉磊是光杆司令,白天是CEO,晚上是IT民工。那個時候,他沒有錢租辦公室,就趁妻子上夜班時在家裏熬夜學習電子商務知識和搭建公司網站的技術。

剛開始,沒有頭緒的劉磊四處碰壁,尋找機會。直到2002年,興長信達成為“摩托羅拉(中國)官方網上商城”的惟一指定技術提供商及運營服務商,劉磊才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當時摩托羅拉沒有自己的合作夥伴,市場上也隻有8848和我們在做手機市場,經過一番比較,摩托羅拉選擇了我們。”談及8年前那場改變了興長信達發展路線的競標,劉磊卻輕描談寫地用了“巧合”兩個字。

借著這次合作,生性敏銳的劉磊感覺到“幫助企業做電子商務”,是一樁大生意。果不其然,如今手機網絡商城每年營收5億元,興長信達從中分得1億元。

創業多年,除了養成了對商機異常靈敏的“嗅覺”外,劉磊還收獲了更多的創業體會。令劉磊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他碰到一個諾基亞的項目,那個活兒是“閉著眼睛都可以賺錢”,隻是要求“預先墊付70萬元”。當時,劉磊很想抓住這個機會,對方要求一個星期湊齊。手頭缺錢的他隻好四處找錢,找親友借、去銀行抵押,每個方法他都嚐試了。最後,還是沒有湊夠70萬元。劉磊隻有忍痛放棄,為此他鬱鬱寡歡了很長一段時間。

“當時眼睜睜地看著這個機會溜走,滋味很不好受。不過,從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做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提起多年前的教訓,劉磊依然刻骨銘心。

同樣因為缺錢,劉磊有過兩次和VC打交道的經曆。2004年,在興長信達“最需要錢”的時候,焦頭爛額的劉磊想到了一個主意,把手機之家和1890社區攢在一起,借用“社區化電子商務”的概念,引進風投。誰想,這個“打包”方案竟不入VC的法眼,無果而終。

一年之後,興長信達再次遭遇現金流困境,看到許多網站都引了入VC,劉磊打算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他創辦了一家SNS電子商務賣家社區,準備引入風投,但是VC並不認同這個創意,因此他又與VC擦肩而過。“VC永遠是錦上添花,不可能是雪中送碳。”打那以後,劉磊就堅定了內生式的發展模式,靠自己找錢。

剝離B2C

打造核心實力

在發展中,興長信達也曾有過多元化發展經曆。2007年,興長信達已經將向品牌手機廠商提供電子商務外包服務這個商業模式摸索得甚為熟稔。每年,興長信達從各品牌手機廠商那裏都能獲得一兩百萬元的淨收入,業務進入了穩定發展期。

劉磊是個充滿激情和創新的人,他想把從電子商務外包中獲得的經驗“孵化”。於是,他開始探索B2C。假以時日,劉磊很快發現,B2C的流量入口是個大難題。是借用淘寶商城的入口?還是像卓越、京東那樣“自立門戶”呢?。深思熟慮後,劉磊決定自立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