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女主內男主外,母親承擔了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1 / 3)

現代家庭教育在要求母親參與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呼喚父親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家研究發現:父母的教育對孩子性格形成的影響是不同的。跟母親長大的孩子一般內向,膽小,缺乏創新精神,也就是說父親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方麵起著重要的作用。另外研究還發現:孩子到中學階段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在減弱,父親的影響力在上升……

男孩為何越來越女性化

失去父愛是人類感情發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格塞爾近幾年,“陰盛陽衰”現象已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社會話題。男孩子似乎越來越陰柔,身上的男子漢氣息在日益萎靡。媒體報道的一則新聞,更引起許多人的思考:

福建一個名叫趙小興的男孩,因為想實現做一個女人的夢想,在家用刀片切掉自己的一個睾丸,險些送命。這件事在當地引起轟動,福州市精神病醫院的張仁川教授為趙小興進行心理輔導,通過檢查,張教授認為,小興的這種在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舉動都是因為患上了一種叫異性症的心理疾病。

據介紹,異性症在醫學上叫做性心理障礙或者性身份識別障礙,也就是性身份自我識別出現異常。簡單地說就是男人想做女人,女人想做男人。心理性別和生理性別不相符合。通常情況下,異性症患者在三歲時開始有自己是異性的想法,到了冰年期開始顯現並表現得尤為突出,對自己生理上的性別不滿意,討厭自己的身體,強烈要求改變性別,在日常生活中還會穿著異性裝束,言談舉止如同異性一樣。

關於異性症病因至今尚無定論,目前比較公認的還是心理學上的提法,也就是後天因素——環境的影響。

一名記者采訪趙小興時,他竟稱自己想做女人的想法由來已久,在上小學的時候,小興就表現出了與其他男孩不一樣的舉動,不喜歡和同學接觸,常常一個人呆在家裏,尤其羨慕女孩子漂亮的衣服。這一切緣於小興五六歲時候的一次偶然事件:他試穿過堂姝的一條裙子,覺得非常漂亮,從那以後小興固執地認為自己天生就應該是個女孩子,隻是上帝給他弄錯了性別。

生活中,像趙小興這樣趨向於女性化的男孩子,已非特例。

有一位老師有一個怪異的理論:班裏有些陰盛陽衰的跡象,大部分女孩個性張揚,男孩子卻有些溫順。還有一姓餘的男生,平日總喜歡穿一件類似於紮染的花衣服,說起話來細聲細氣,比劃動作時還喜歡翹著小手指。有一天,這個男生上著課突然哭了起來,原來竟是女同桌書包裏跑出來的一條小蛇嚇著了他!

上海市某小學有個小男孩,平日說話嗲聲嗲氣,愛與女孩一起玩,大家都覺得他“怪”,不太像小男子漢。後來,他作了有關心理行為測試,證實他的確存在不認同自己性別的不健康心理。更令人驚訝的是,該校209名高年級學生中竟有42人存在這種不良心理傾向,其中除了一名女孩外,41人全為男孩。

事實上,上述現象在小學生中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位心理學家調查了上海市部分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也發現有13.9%的學生希望自己是異性。

人們對男性角色的期望,決定了一個男子漢必須鮮明地區別於女性的特征,並能夠充分展現一個男人陽剛和雄性的特性。一個哲人曾說,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而我們要說,一個失去男性雄風的時代將更黑暗和可怕。也許,我們平日裏匆匆太匆匆的腳步應該放緩,而錯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眼光也該仔細地去觀察,觀察我們一天天在變化和成長的孩子:

你的兒子是不是特別膽小,是不是特別怕黑暗,怕生人,怕一個人呆在屋子裏?

你的兒子是不是特別怕羞?

你的兒子是不是特別愛生悶氣,愛哭哭啼啼?

你的兒子是不是特別愛撒嬌,喜歡受人嬌寵?

你的兒子是不是特別依戀父母,在可能的範圍之內動也不敢動?

你的兒子是不是特別愛照鏡子?

你的兒子是否對女孩子的用品情有獨鍾?

你的兒子是不是特別愛化妝品?

你的兒子是不是性格特別孤僻,不願、而且不敢和小朋友交往?

你的兒子是不是特別脆弱,特別多愁善感……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征兆?是什麼讓男孩子出現女性化的傾向?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麵的。如父母及其他長輩出於愛心,極盡溫柔,極盡嗬護,成長的環境頗似溫柔陷阱,軟化了孩子成長應有的個性和棱角。有些父母——在農村居多,簡直就把男孩當女孩養,紮小辮,帶小花帽,穿裙子。此外,孩子成長在母親、奶奶、姥姥的懷抱中,至於幼兒園、小學也都以女性老師為多,這種從女性懷抱中走出來的孩子,大都不自覺地以女性形象規範自己,性格做派也在潛移默化中向女性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