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的孩子成為一個怯懦的人
太膽小是懦弱,太膽大是魯莽,勇敢是適得其中。——塞萬提斯對於懦弱者來說,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正如采珠人如果被鱷魚嚇住,怎能得到名貴的珍珠?事實上,總是擔驚受怕的人,他不會是一個自由的人,他總是被各種各樣的恐懼、憂慮包圍著,看不到前麵的路,更看不到前方的風景。正如法國著名文學家所說:“誰害怕受苦,誰就已經因為害怕而在受苦了。”懦弱是人性中勇敢品質的“腐蝕劑”,時時威脅著孩子的心靈。
有一回,一位老師進課堂時,發現班上學生個個麵帶懼色,如臨大敵。一問之下,原來有隻螳螂飛進來,“藏匿”在教師桌子的抽屜裏。當老師征求撲滅螳螂的勇敢者時,班上學生卻人人發揮高度“禮讓”精神,誰也不肯上來助一臂之力。你推我讓之際,居然都坦白承認他們很怕螳螂!老師實在不明白有些男孩子長高高大大,竟會很怕螳螂。
又有一次,一位朋友家中突然竄進了一隻老鼠,說時遲,那時快,隻見她那十六歲的兒子如出弦之箭,飛奔上樓,轉瞬間消失無蹤。事後朋友問他:“你去找棍子打老鼠,是嗎?”他老老實實地應答:“不是,我怕老鼠咬我,趕快去躲。”朋友氣極地說:“老鼠會咬人?你的膽子去了哪裏?”他理直氣壯地回答:“廚房麵包盒,塑膠盒,都被咬得稀爛,我是肉做的,怎麼不怕它咬?”
據心理專家稱,膽怯心理大多數是後天形成的。造成孩子膽小的源頭在家庭、在父母、在他們不恰當的教育。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限製過多,如到公園玩耍時,不讓孩子去爬山恐怕摔下來,不讓孩子去湖邊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孩子不敢從嚐試與實踐中獲得知識,取得經驗,這也造成膽小怯懦。從家教的角度來說,過分保護是兒童形成怯懦心理的主要原因。其他造成孩子膽怯的原因還有:
1.經常恐嚇。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老是用嚇唬孩子的辦法。孩子哭了,媽媽會說:“你再哭,把你關在黑屋子裏。”孩子不聽話,有的爸爸說:“你再不聽話,讓老虎把你吃掉。”還有的父母用“讓警察抓你”、“讓醫生給你打針”之類的話來嚇唬孩子。漸漸地,孩子怕黑暗、怕動物、怕警察、怕醫生,變鹹非常膽小的人。
2.無意中製造可怕的氣氛。曾經有一位家長,在孩子調皮的時候,索性關掉電燈,發出各種怪叫聲,造成一種陰森可怕的氣氛。沒想到孩子竟被嚇蒙了,從那以後孩子便變得沉默寡語,神經高度敏感,稍有一些異響就嚇得麵色煞白。還有的家長常用老虎、獅子等凶猛的怪獸或雷公、魔鬼、妖怪等迷信物來渲染一種不健康的氣氛。這種做法往往產生了很大的副作用,給孩子帶來長時間的心理創傷。
3.動輒訓斥孩子。有些家長非常嚴厲,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稍有差錯或稍有不順眼的地方,動輒大聲訓斥,嚴厲批評,不允許孩子有半點自由,一舉一動都要經過家長的許可。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膽小怕事,唯唯諾諾。
4.過分嬌慣。家長們的嬌慣,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弱化了孩子的能力。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了,膽子卻小了。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允許孩子去曆練,在反複的實踐中培養自己的膽量。
5.限製交往。有些家長隻希望孩子學習好,其他的人際交往都不讓孩子參加。家裏來了客人,孩子剛跑過來,家長馬上訓斥:“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事,做功課去。”如果孩子有其他活動要和冰 們外出,家長就橫加幹涉:“有什麼好玩的,呆在家裏看書。”在限製交往中鹹長起來的孩子,在與陌生人交際時,就會顯得畏畏縮縮,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6.弱者心態的灌輸。有些家長的社會地位不是很高,經濟收入也不豐足,平時說話時有意無意地會感歎:“咱們沒錢沒勢的人家,沒什麼本事,就不要出頭露麵……吃點虧就吃點虧”之類的話。過分地渲染自卑情緒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卑是懦弱的孿生兄弟,過於自卑的孩子必然懦弱而勇敢不起來。
7.失敗後的嘲笑。如果孩子說話不流利,口齒不清,人們嘲笑他,下次講話,他就會膽小緊張。如果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父母冷嘲熱諷,孩子也會怕考試,怕競爭,喪失勇氣。
家長的膽怯會感染孩子。有的家長見到一條小蟲,就大驚小怪,孩子見了,也會怕小蟲,也會變得很膽小。一位研究教育學的專家說,在他平日所接觸的年輕人當中,有許多男性陽剛之氣不足而陰柔之氣太重。不但外形軟化,而且性格軟化,勇氣不足。
“把握培養關鍵點”
家長們要警惕了:造成孩子膽小的源頭在家庭、在父母、在他們不恰當的教育。
勇敢的心需要從小培養
命運總是寵愛勇士的。
——英國諺語
在世界名人對其子女進行家教中,居裏夫人是非常成功的一位。在她的教育之下,兩個孩子都成為傑出的人物:大女兒伊雷娜於1939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小女兒艾芙日後成為傑出的音樂教育家和傳記作家。
居裏夫人一生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伊雷娜,二女兒艾芙。當伊雷娜和艾芙還在幼年時期,居裏夫人就不許女兒怕黑,不許她們在雷聲轟隆時把頭藏在枕頭下,不許怕賊與流行病,有一天當閃電劃過窗前,居裏夫人叫起女兒,仔細地為孩子講解關於閃電的自然知識,讓孩子們不再恐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紛飛的恐怖日子裏,居裏夫人強迫她的女兒暑假到國內外旅行,並讓她倆給戰士織毛衣。她倆還加入收獲隊,代替男子冒著危險去搶收麥子,從小培養她們勇敢的品質。
盡管居裏夫人在科學領域裏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掩蓋了她在教育方麵所獲得的成功,但她培養孩子勇敢精神的做法無疑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維特革斯坦說:“勇氣通往天堂之途,懦弱往往叩開地獄之門。”訓練孩子的勇敢,應當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下麵是一對父母訓練兒子的鏡頭:
有一次,孩子趴在地上玩一個玩具,突然連聲喊爸爸媽媽。我們以為出了什麼事,趕緊跑來,一看才知道原來是一隻大土鱉。我們對他說:“唉,你為什麼不抓它呀!”“快抓呀!”但兒子還是抱著我的腿不放。這個時候,我把他帶到土鱉跟前,說:“去,逮住它,男孩子要膽大!記住,你是一個男子漢。”
兒子一開始的時候還趴在我的身上耍賴,可土鱉快要逃了。這時妻子把衛生紙塞到兒子的手裏,並抓住他的手,強製性地讓他去抓土鱉。
萬般無奈,兒子隻好硬著頭皮,一橫心,捏住了土鱉。我們在旁邊一起連聲地說:“好,這還有點男子漢的樣子,快點捏緊,一鼓作氣把它扔到垃圾桶裏去。”
兒子用手哆哆嗦嗦地捏著土鱉,胳膊伸得筆直,快步向廁所走去。在我的協助下,他把土鱉扔進了垃圾桶。
有了這樣的經曆後,他再也不怕土鱉之類的小東西了。
可見,隻要家長正確引導和冰孩子,就能消除他們心中的恐懼和懦弱心理,讓孩子被得堅強、勇敢。
在國外的許多國家,勇敢的教育被擺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學校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著力於培養他們的勇敢精神。有一對中國父子,在澳洲的一所小學就曾經曆這樣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位中國父親的描述,興許有值得借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