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反而做不到(3 / 3)

這人向四周看了看,但是一個人也沒有看到,於是他把割下的麥子收拾起來,走進第二塊麥地。

“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兒子又大聲喊道。

這人停下來,向四周張望,但還是什麼人也沒看到。他又收了些麥子,然後來到第三塊麥地。

過了一會兒,兒子大聲叫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

這人又一次停下手中的活,向四周望了一下,但還是什麼人也沒有看到,於是他把割下的麥子捆好,然後溜進最後一塊麥地。

“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兒子又叫了起來。

這人停止收割,向四下看去,還是沒有看到人。“你為什麼總是說有人看到我了?”他生氣地問兒子,“我四處看了看,什麼人也沒看到。”

“爸爸,”那孩子低聲說道,“有人從天上看到你了。”

我們禁不住為故事中孩子的誠實和童真喝彩,但同時又為偷麥子的家長感到悲哀。雖然孩子還未涉人世,但父母的行為直接給他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偷麥子看似一件小事,但在孩子的心靈上該打上怎樣的烙印?很難想像,一個這樣的父母,能培養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也許,父母的許多行為是無意的,但無形中我們就成了孩子不誠信的“始作俑者”。讓我們再把目光投向許多家庭,看看有沒有父母在不經意間就做了孩子的反麵教材。

有個叫亮亮的孩子,本來非常誠實可愛,但到5歲左右就變鹹了一個好說謊話的孩子。原因何在呢?原來是受他母親的影響。亮亮母親道德修養差,還愛占小便宜。一次,她帶亮亮去買水果,趁賣主未看見,拿了幾個梨放在自己提兜裏。這情景亮亮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慢慢地也開始變得愛說謊起來。

有位母親說,撒謊其實是我們在孩子幼年時教他們的,通常是懶得去接電話,最不傷人的謊言是:“你就說我不在家。”孩子們對說出的每句話都認真負責,而我們呢?這種看似圓滑處事的方式,不經意間就鹹了孩子不誠信做人的反麵教案。

不可否認,許多人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當麵是一套,背後是另一套。成年人玩的把戲,言傳身教給孩子;孩子耳濡目染,又有成年人,後果將不堪設想。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當一個社會對現實的道德狀況不滿意時,它首先應求助於教育。陶行知先生是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每日四問中的第四問便是:“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沒有道德的人,學問愈大,為非作惡的能力愈大。不容樂觀的是,當前社會的非誠信教育行為對兒童、青少年的汙染已經相當嚴峻。由此我們提醒各位家長,千萬要注意以身作則,不要做孩子的反麵教材。

“把握培養關鍵點”

孩子還未涉人世,父母的行為直接給他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也許,父母的許多行為是無意的,但無形中我們就成了孩子反麵教材。

孩子的毛病要從自己身上找

一個孩子行為舉止的好壞完全取決於他的父母。——拿破侖我們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新買的玩具不懂得愛惜,到處亂拋,新鮮勁一過,又吵著買新玩具;不懂得尊敬長輩,沒大沒小,好東西搶著自己先享受,等等。然而我們是否想過孩子的這些行為習慣是怎麼形成的?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我們有沒有責任?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奢侈浪費的行為?我們對老人是否尊敬,是否盡了孝道?我們敢當著孩子的麵說我們的言行是問心無愧的嗎?

所以,不要隻知道批評責罵孩子,孩子的毛病要學會從父母自己身上找。要敢於自責,敢於認錯,這不僅不會有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會對孩子心靈造成極大的衝擊,讓他們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下麵這則故事也許會對家長朋友們有所啟發:

在吉姆16歲那年的一個早上,父親告訴吉姆可以開著車載他到18英裏之外的一個地方,那時吉姆剛學會開車,就非常踴躍地答應了。

吉姆開車把父親送到目的地,說好下午4點再來接他,然後就去看電影了。等最後一部電影結束的時候,已是下午6點:遲到了整整兩個小時!

當吉姆把車開到預先約定的地點時,父親正坐在一個角落裏耐心地等待著。他想,父親如果知道自己一直在看電影的話會非常生氣。吉姆首先向父親道歉,然後告訴他本想早點過來的,可車出了一些毛病,需要修理,可是工人們花了太長的時間。父親看了他一眼,那是吉姆永遠不會忘記的眼神。

“對於你認為必須對我撒謊這一點,我感到非常失望。”

“噢,你說的是什麼呀?我所說的全都是實話。”

父親又一次看了他一眼,“當你沒有按時出現的時候,我打電話給維修站問是否出了問題,他們告訴我你一直沒有去過。所以,我知道車根本沒有任何毛病。”一種負罪感頓時襲遍了吉姆的全身,他無奈地承認了看電影的事實,以及遲到的真正原因。父親專心地聽著,悲傷掠過他的臉龐。

“我很生氣,不是對你,是對我自己。你看,我已經認識到,作為一個父親我其實是很失敗的,因為你仍然感覺你必須對我說謊,我養了一個甚至不能跟他的父親說真話的兒子。我現在要回家去,並對我這些年做錯的一些事情進行反省。”

吉姆的道歉以及他後來所有的語言都是徒勞的。他不得不看著父親走在車外,並將要學到他生命中最痛苦的一課。父親開始沿著塵土彌漫的道路行走,吉姆迅速跳到車上並緊緊地跟著他,希望他可以發發善心停下來。吉姆一路上都在祈禱,告訴父親他是多麼難過和抱歉,但是父親根本不理睬,繼續沉默著,臉上寫滿了痛苦。

整整18英裏的行程,他一直跟著父親,時速大約為每小時5英裏。

看著父親遭受肉體和情感上的雙重折磨,是吉姆所麵對過的最令人難過和痛苦的經曆。然而,它同樣是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課,他再也沒有對父親說過謊。

“把握培養關鍵點”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導師,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有著父母的痕跡。所以,當孩子犯錯時,不要隻知道批評責罵孩子,孩子的毛病父母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