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知道孩子喜歡吃什麼,不知道孩子心裏想什麼(1 / 3)

很多家長不知道自己孩子在校學習和表現情況,道孩子交了哪些朋友?孩子的零花錢是怎樣花的,孩子晚上外出在幹什麼?跟誰在一起?孩子星期天在幹什麼?“我根本道她在想什麼?”這是家長們最苦惱的。可是你為什麼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孩子為什麼寧願向外人傾訴,也不把心裏話告訴父母?做父母的難道該反省一道自己嗎……

讓人傷神的代溝

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尤其是父母與獨生子女之間,最棘手的是代溝問題。

——佚名

曾經有一個初中女生向班主任訴苦:“老師,我發現我跟爸爸媽媽之間的代溝問題越來越嚴重。有時,我在家看港台電視劇,爸爸媽媽就不讓,說那些東西都不好,可是我真的很喜歡。還有時候我看一些時尚雜誌,媽媽都給我沒收了,好像我做錯了一樣。其實,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都喜歡這些東西,爸爸媽媽不喜歡也不應該強行改變我們的意誌啊!”

當前,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尤其是父母與獨生子女之間,最棘手的是代溝問題。所謂代溝,即兩代人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在一些問題上不同看法的反映,它會影響兩代人之間正常的感情溝通。在一份對500名中學生的問卷調查中,他們說,父母的觀念和我們的觀念有很大差異,我們穿的、用的他們看不慣;我們說的、唱的他們聽不慣,覺得我們被壞了,弄得我們什麼都不願對父母講。子女抱怨父母太不了解兒女,而父母也常抱怨現在的子女太不尊重父母,使得原本和樂的家庭時起爭端。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代溝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必然現象,是現代化國家工業化與社會化伴隨而來的產物。尤其是我國正處於轉型期,兩代間的差距,顯得特別敏感。

代溝產生的具體原因,從子女的角度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產生強烈的獨立意識,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反對父母的關心和照顧。身體的迅速成長使孩子們獲得了力量和勇氣,但他們並不能正確地評估自己的力量。父母認為他們還隻是“孩子”,還處於被保護的階段——父母根本沒來得及接受他們已長大的現實;而他們每天接受很多新的信息,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突如其來的被化與父母已有的觀念必然會碰撞出不和諧的音調來。

第二,進入青春期,隨著生理的發育,心理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被化。尤其是女孩子,喜歡關上門,自己寫日記,聽流行歌曲,甚至於脆呆坐閑想,不再在父母懷裏撒嬌,心理上產生閉鎖性,既渴望友誼,又拒絕對父母說心裏話。這些被化也會讓父母不安。他們密切關注孩子的動向,生怕發生“早戀”,常常悄悄溜進孩子的房間探究一下。

第三,獨生子女的不良習性到了青春期會被得更突出,如任性、自我中心等。本來就是在長輩的嗬護中長大,不願受約束,隨著獨立意識的萌發及增長,甚至連父母的正確批評都聽不進去,代溝就產生了。

代溝的存在是客觀的,但不是無可奈何的。首先我們應該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代溝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代表著一種進步,我們對待它的態度不應是排斥,而應該是歡迎。假如你的子女和你的意見不一樣,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他有被成獨立個體的需要,隻要那種獨立是有理由的,隻要他跟你的不同是有道理的,你都應該幫助他建立自我。子女現在和你的意見不一樣,並不表示他永遠和你的意見不一樣,父母的職責,並不是阻止他的嚐試,而是注意他,讓他不要出問題。父母與子女之間想法的不同,並不是我們人為地去否定它,不理會它,這種差異就會消失了。存在差異是必然的,置之不理並不能解決問題。當子女與自己的意見不同時,我們隻要把它當作是認知的不同,並不妨害兩代人之間的深厚的感情。

我們采取的正確做法應該是進行良好的溝通。

1.作為父母,不要隻會疼孩子,更要理解孩子。多與孩子談心,交流思想。這樣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把握孩子的心理,也讓孩子理解你對他的關心和愛護。這樣能夠促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也使孩子對你產生信任感,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要盡量從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一起玩,例如一起看電視或一同騎車到某處遊玩,培養朋友般的“友誼”。如果孩子把父母當做自己的朋友了,就樂於把心裏話講給父母聽,因代溝而產生的溝通障礙也就消失了。

2.要尊重孩子。孩子雖然年齡小,可是他們也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自己的隱私。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願,正視孩子的價值,給孩子一種獨立鹹長的安全感。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對於孩子的一些言行,要給予充分的理解。支持,這就要時常進行換位思考。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應像對待自己的朋友一樣尊重、理解、信賴,在適度的寬容中,給對方留一定的空間和自由,這樣,在與父母交流時,孩子才不會有拘束的感覺,才樂於與父母交流,這對於填平代溝是很有幫助的。

3.父母要緊跟時代潮流,更新思想。孩子不僅對社會上新的現象、新的事物接受快,還能夠緊跟時代步伐。父母如果不能緊跟時代步伐,就會與孩子在思想上、行動上產生距離。不利於跟孩子溝通。父母隻有經常主動與孩子交流一些當前流行的一些物品、觀點主張等,主動學習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才能讓雙方在一起時有共同語言和談話內容。隻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兩代人之間無話可談、影響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