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往往考慮自己多,關心父母少。有的甚至認為父母為孩子付出、犧牲是天經地義的,不把父母的辛勞記在心上,不懂得體恤、關心、照顧父母。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你都為他做了些什麼,在對孩子付出時絕對不能當無名英雄。從小告訴他,沒有誰是應該為他做什麼的,也沒有什麼是必須為他做的,無論是誰,為他做了什麼,都應該知道感激;絕對不能讓他感覺父母為他做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
讓孩子知道你為他做了什麼
教會孩子回報,這是父母育兒職責中不能漏掉的一課,也是孩子日後被社會接納的基礎。
——佚名
經常有家長反映現在的孩子缺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思想和行動。他們往往享受和分享物質多,替父母分憂解難少;考慮自己多,關心父母少;對父母不滿足多,對已有的現狀滿足少。有的甚至認為“父母生我,就有義務養我”,認為父母為孩子付出、犧牲是義不容辭,天經地義的,而並不把父母的辛勞記在心上,不懂得體恤、關心、照顧父母。不僅如此,有些蠻橫的子女甚至毒打、虐待父母,把喪失了勞動能力的老父老母棄置街頭,不聞不問。《新華每日電訊》一篇“兒子在大學裏怎麼沒學到良心”的報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現摘錄如下:
“我是一位63歲的農民,今天我給你們寫信,是想說說我的家事。雖說家醜不可外揚,但這些事憋在心裏好長時間了,最近總感到心口疼。”
“我兒子是一名大學生,也是我們家五代人惟一考出的大學生,這是我老兩口的驕傲啊!但因為這個不爭氣的東西我們也傷透了心。”
“記得兒子剛考上大學時,我去學校送他。下了火車後,我扛著笨重的行用走在前,兒子跟在後。本來就因為坐了一夜的火車,再加上了點年紀,剛到學校門口,就被大門前一根鐵條絆倒了。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行用扔出了老遠,一隻鞋也甩掉了。兒子向四周看了看,像怕什麼似的拉住我的胳膊猛地用力拽了一下說:‘幹什麼啊,丟不丟人!‘盡管我的雙腿摔得很痛,但還是得很快爬起來,撿起鞋穿上繼續去背行用。把兒子安頓好後,我忙著又是掛蚊帳,又是買日用品,這一切似乎在兒子眼裏都是天經地義的。”
“第一學期兒子一共來了3次電話,每次都是要錢。我和老伴種著3畝地,抽空我就到村裏的磚廠去做苦工。開始人家說我老,不肯收,我幾乎給人家跪下了,人家可憐我才讓幹的。小閨女16歲了,初中畢業後上不起學給人家當了保姆,掙上的錢交給我後,我一分舍不得用,全寄給了兒子。甚至有一段時間老伴的眼紅腫得厲害,疼得一個勁流淚,都舍不得花錢買一瓶眼藥水啊!”
“為了能多掙點錢,老 在村子裏找了一份看孩子的差事。給人家抱一天孩子隻掙5元錢,沒日沒夜的。去年冬天,兒子電話打得特別勤,每次都是要錢。我寄了4次有6000多元,我不知道現在上學就得這麼多錢。後來才聽村裏去打工的一個小夥子回來說,他見到我兒子了,正談著戀愛,很瀟灑。說真的,我和老伴聽了後不知是該氣還是該高興。然而最可氣的是今年過年兒子回來時,那不爭氣的東西,居然偷改了學校的收費通知,虛報學費。這之前我隻是在報上看到過這事,沒想到會發生在我身上。如今好幾個月過去了,我一想起這事就心痛,整夜睡不著覺。我不明白我們親手撫養大的兒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為什麼會變鹹這樣,不知他們在大學裏除學習文化外,還能否學到要有良心?”
動物尚有反哺之情,這些長大了的孩子,為何會有如此令人發指的行為?孩子變成這樣,做父母的不能說沒有責任。文章中這個孩子,在家裏肯定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凡事不論大小都離不開父母,從文章中這位父親的描述我們可以窺見一斑。他過著舒適的生活,但是卻不懂得這種生活來之不易,不了解父母的辛勤勞動,更不理解父母的愛心。這樣的孩子往往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缺乏同情心,認為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當的。他們在感情上很容易同父母發生對立,甚至出現偏差行為,父母的一片愛心換來的是痛苦和悲傷。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你都為他做了些什麼。孩子很多時候是不知道父母為他們到底做了些什麼的,幹淨的衣服、可口的食物,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天上理所當然掉下來的。
當你讓孩子明白父母到底都為他做了些什麼,你絕對會感慨,了解了事實後的孩子長大了。
“把握培養關鍵點”
父母在對孩子付出時不能當無名英雄,從小告訴他,沒有誰是應該為他做什麼的,也沒有什麼是必須為他做的。無論是誰,為他做了什麼,都應該知道感激;絕對不能讓他感覺父母為他做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無論如何,讓他知道父母的辛勞和愛他的心,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知恩圖報。
讓孩子懂得生活的艱辛
從長遠利益考慮,讓孩子從小適度地知道一點憂愁,品嚐一點磨難,並非壞事,這對培養孩子的承受力和意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或許更有好處。
——東方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要讓孩子了解點家情,讓他知道你在做什麼樣的工作,從而學會體諒大人持家的不易。現在的社會,由於企業經濟的不景氣,父母下崗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父母就更應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情況,甚至是經濟情況,讓他知道父母工作的艱辛。即使你是一個清潔工,也應該明明白白告訴你的孩子,不必有任何的自卑,不必怕孩子知道了在同學麵前抬不起頭來。有必要的話,做父母的還可以帶自己的孩子去看看自己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情況,讓孩子親眼目睹你工作的辛苦與勞累,告訴孩子這樣做一天可以賺多少錢,讓孩子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這不是一次活生生的教育嗎?
現實中有些父母盡管自身有許多生活艱辛和身體病痛,但他們總是竭力在孩子麵前掩飾,錯以為這是愛孩子,卻不知在害了孩子。生活中有苦才有樂,家長不要刻意去掩飾生活的另一麵,而應讓孩子從小學會分擔你的痛苦艱辛,理解生活的不易,長大後他才會珍惜眼前的生活,才會以真誠之心關愛別人。
孫小玲今年12歲,是小營辦事處大孫村孫洪田、董秀蘭夫婦12年前抱養的一個女兒。就在抱養孫小玲兩年之後,65歲的孫洪田便相繼得了肺炎、肺心病、心髒病、腦血栓等多種疾病,喪失了勞動能力,已經有10年的時間沒有邁出自家的大門,常年靠藥物來維持生命。由於孫洪田失去了勞動能力,家中的7畝責任田退掉了6畝,隻留下1畝地由孫小玲和母親耕種。孫小玲的母親董秀蘭今年已經71歲,並患有腦血栓和胃炎,12歲的孫小玲是家中最棒的勞力和頇梁柱,兩年前隻有10歲的孫小玲便挑起了支撐這個家的重擔。
孫小玲家的收入主要來自她耕種的1畝地和她養的18隻雞下蛋賣的錢。另外,董秀蘭與孫小玲母子倆撿破爛也是這個家庭一項重要的經濟來源。由於董秀蘭年齡大了,走不遠,每次撿到的隻是一些農藥瓶、塑料布,一個月下來還賣不了20塊錢。平常家裏吃的菜基本上是靠孫小玲放學後在村內集市上撿來的菜葉子。為了能省一點錢讓孫小玲上學,孫洪田現在吃的藥基本上全是董秀蘭老人自己拿著樣品到田地裏去挖,實在挖不到的才到藥店裏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