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第12種好習慣:讓孩子愛護動植物(1 / 3)

習慣點滴

花開花謝,草長鶯飛。每一株植物,每一朵花兒,每一隻小動物,都是大自然的寵兒。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用自己的語言,講自己的故事。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聆聽者,世界向孩子們毫無顧忌地敞開心胸。玫瑰花講著小王子的故事,小老鼠講著灰姑娘的故事,蜘蛛網可能向孩子傳達著某種信息,帶領結的小兔子可能等待著孩子的冒險。自然界的一切期待著孩子的眼睛,去發現,去探索。

可是,很多時候,孩子卻無視了這些聲音。他們摘走了講故事的玫瑰,他們用小棍挑破蜘蛛的網,他們把唱著歌的蟈蟈捏得生疼,連聲音都扭曲了。就在他們破壞這一切的時候,世界悲傷地關上了心門。

愛護動植物吧,因為有它們,生活才更美好。

習慣故事

那一年的十一月,陳陣從北京來到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雖然北京仍是深秋時節,但額侖草原早已白雪皚皚。奔跑了一個夏天的兔子、老鼠和獺子紛紛躲進洞裏去了,草原上一片肅靜與安然。

由於蒙古包還沒有發下來,陳陣被安排住在畢利格老人家裏。畢利格老人是額侖草原最出名最受人尊敬的獵手。可是,老人卻很少出獵。就是出獵,也隻是打狐狸,鮮少打狼。他總是告訴陳陣,要是把狼打絕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也就不能活下去。狼是騰格裏(天)送給草原的禮物。陳陣畢竟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他以為老人隻是危言聳聽,並沒有完全當真。

一次,陳陣跟隨著畢利格老人偷看狼群圍捕黃羊。說起額侖草原上的黃羊,它們可是草原上速度最快的四蹄動物,即便是最快的獵狗也追不上。它們宛如貼地黃風,從羊群旁邊輕盈掠過,根本不把無槍的人放在眼裏。可是,一物降一物,黃羊也有勁敵,那就是蒙古狼。陳陣拿起望遠鏡,隻看到狼群已經從三麵圍成半月形的包圍圈,隻給黃羊留了一條後路。可是在這條“生路”的後麵,卻是額侖草原出了名的大雪窩。突然,那憋足勁的狼群從草叢中一躍而起,三麵夾擊。那些撐得跑不動的黃羊,驚嚇得東倒西歪,那些跑向大雪窩的黃羊,瞬間被白雪掩埋,隻有少數理智尚存的黃羊死裏逃生。僅僅十幾分鍾,狼群結束了戰鬥。溫熱的血液融化了白雪,像繡在白色錦緞上的一朵朵花兒。

第二天清晨,無風無雪。整生產隊小組派出幾輛馬車前往圍場,搜羅被狼遺忘的黃羊。這時,楊克從深雪處發現了一隻透露著溫柔和恐懼的懷孕的母羊,看著它晶瑩的淚珠溢滿眼眶,陳陣不由脫口說道:“這些黃羊真是太可憐了。狼真是可惡,濫殺無辜,把人家的命不當命,真該千刀萬剮……”誰知,一句話觸了畢利格老人的黴頭。在蒙古草原,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對牧民來說,吃草的東西要比吃肉的東西更可惡。懷孕的黃羊雖然可憐,可是草原的命更薄。誰都可以踩它、糟踐它,就連一泡馬尿都能燒死一大片草。保護草原就是保護內蒙古。草原有自身的食物鏈和食物邏輯,人們隻能對它保持尊重。雖說黃羊吃草比打草機還要厲害,可是黃羊也可以把狼群引開,減少牛羊馬的損失。永遠都不能把黃羊趕盡殺絕,也永遠都不能對黃羊心生憐憫。陳陣開始了解這個複雜而又自成體係的世界,他對狼充滿了好奇。

陳陣心想:想要了解狼,實在太難了。畢竟人在明處,狼在暗處。他真想抓一條狼養著,從晝看到夜。恰好一個牧民告訴陳陣,狼一般挑在開春時下崽。於是,陳陣和楊克幾經掙紮,最終把心一橫,決定去掏狼窩。兩人分別偷偷養了一隻狼。陳陣把小狼和一窩小狗崽養在一起,每次狗媽媽給小狗喂奶的時候,小狼總是野性勃發,搞得溫順的狗崽隻能躲在兩邊。養了一個月之後,小狼已經長到了一尺多長。陳陣和小狼的關係也大有進展,他可以摸它的鼻頭,可以把它頂在頭上,甚至還可以把手放進它的嘴裏。但是,絕對不能在小狼吃飯的時候走近它身邊!它吞食速度極快,進食量很大,仿佛在護衛著自己拚命爭取來的食物。陳陣覺得狼才是真正以食為天的動物。後來,陳陣養狼的事情被畢利格老人知道了,他覺得陳陣養狼荼毒了神靈。在他看來,狼是神,而狗是奴隸。狼與狗雜交更是對狼、對騰格裏的侮辱。可是看到陳陣像伺候皇帝一樣地伺候著小狼,看到牧場負責人包順貴的鼎力支持,畢利格老人默默地走開了。陳陣戰戰兢兢地繼續養著小狼。

後來,生產組為了逮住更多的狼,決定采用“以狼誘狼”的策略,即用陳陣飼養的小狼引誘狼群進入牧民的包圍圈。夜裏,當野狼的聲音從遠方傳來的時候,小狼莫名其妙地興奮異常,也學著叫了起來。野狼是一種特別護崽的動物,聽到小狼的叫聲,那些在春天裏失去狼崽的母狼們都心急如焚,一心想跑來認子。可能是因為小狼還不能準確地和它們交流(它沒有學過狼的語言),又或者因為騰格裏讓狼群看透了這場陰謀,這次的行動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