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的童年寫滿了離別。秀貞離開了,他離開了,蘭姨娘跟著德先叔離開了,宋媽也跟著黃板兒牙離開了,爸爸也離開了。就這樣,“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哀愁一點一滴浸潤著林海音的文字,讓我們看到淡淡的哀愁。
聽到生命的拔節
這樣一部安靜溫柔的小說,它不隻是一個故事,而是一部講述成長的寓言。那些點綴在英子人生旅途中的人和事,就這樣匆匆遠離,在英子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秀貞和妞兒離開之後,小英子從沉睡中醒來。媽媽故作歡快地講著將來的事,小英子當時卻“沒有再答話,不由得再想——西廂房的小油雞,井窩子邊閃過來的小紅襖,笑時的淚坑,廊簷下的缸蓋,跨院裏的小屋,炕桌上的金魚缸,牆上的胖娃娃,雨水中的奔跑……一切都算過去了嗎?我將來會忘記嗎?”“同前書,第?68頁。”是的,昨天發生的一切已經成為過去,時間永不停歇地往前走著,毫不回頭。但是關於秀貞和妞兒的一切,卻像正在發生的事情一樣清晰,深深地烙印在小英子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裏、在她呼吸的每一寸空氣裏。在小英子的回憶地圖上,她們一直都在那兒,眨著亮閃閃的眼睛,望著一點點長大的小英子。
小英子小學畢業的那一天,爸爸沒有按照約定來參加畢業典禮。聽著同學們唱起那首離別的歌,成長就像一幕悲喜劇在眼前展開。成長,做大人,常常有人要小英子做大人。“宋媽臨回她的老家的時候說:‘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還小。’蘭姨娘跟著那個四眼狗上馬車的時候說:‘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蹲在草地裏的那個人說:‘等到你小學畢業了,長大了,我們看海去!’”“同前書,第? 147?頁。”盡管這些人隨著小英子的長大都沒了影子,卻像英子回憶中童年的駝鈴聲回響在冬日的暖陽下一樣,教會小英子思考離別與從容地麵對離別。所以,當小英子的爸爸去世的時候,她才能擁有內心深處的鎮定與安靜,她才能用堅強的眼光看著垂落的夾竹桃——爸爸的夾竹桃,然後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走在成長的路上。
生命本就是一個消逝的過程,像每日的陽光,終究會落到看不到的地方。如果消逝是一種痛,如果離別是一種痛,如果隻有痛過才能成長,就讓我們安之若素,傾聽生命拔節的那一聲以及那一生。
推薦版本:《城南舊事》,林海音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
(劉偉編寫)
習慣箴言
一個國家的道德是否偉大,可以從其對動物的態度看出。(“印度”甘地)
挖掘我們心靈深處的慈悲,擁抱萬物生靈,接受整個大自然及其美麗之處,這樣我們就可以完成我們釋放自身的使命。(“美”愛因斯坦)
一開始是我們教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現在有必要教化人類和自然以及動物之間的關係。(“法”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