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第7種好習慣:讓孩子有感恩父母的心(2 / 3)

當馬修突然去世,瑪麗拉麵臨著失明的危險,打算賣掉綠山牆農舍時,安妮毅然決然地放棄自己去雷德蒙德求學的機會,放棄那份辛苦得來的獎學金,向本地阿馮利的學校提出教學申請,改變了自己追求的目標。此刻,她隻想待在這個收留她、屬於她的綠山牆農舍,照顧母親般的瑪麗拉。為瑪麗拉講故事,挽救她的視力,陪伴她將來的日子。

誰能想到當初那個毛毛躁躁,細小瘦弱的安妮會長成細心優秀的女孩子呢?誰能想到馬修、瑪麗拉平靜無味的生活會因安妮增添趣味呢?誰能想到當初收養的這個女孩,竟然為了瑪麗拉放棄大學,安心待在綠山牆農舍呢?然而,一切的“誰能想到”的事情就這樣神奇地發生了……

心懷感恩之心,生活就如這般,甜如蜜糖。

教育良方

家長多講一些感恩父母的故事

培養感恩父母的習慣,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過程。家長不能每天吆喝孩子孝敬自己,這樣反倒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但是家長卻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孩子以美的、深沉的、真切的熏陶。總有一天,春風將化雨。

家長可以多和孩子談談自己的想法和處境

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代溝是隨著時間和沉默慢慢拉大的。代溝深了,孩子便忘了當初父母細心嗬護自己的那段時光。回憶總是甜美的,一家人圍坐一起,聊天嘮嗑,既可以增加感情交流,讓愛心永駐,也容易喚醒孩子對父母的理解和感恩。

家長可以偶爾表現一下對孩子的依賴

家長一般會把孩子縮小化。畢竟,孩子再怎麼大,在家長眼裏,永遠都長不大。但是孩子的想法卻與此不同,這一現象就是“兒童的反兒童化”。孩子往往希望快點長大,渴望像父母一樣上班,渴望穿母親的高跟鞋。那些距離孩子的生活越遠的事物,在孩子眼中,反倒閃爍著耀眼的光環。因此,家長偶爾表現一下對孩子的依賴,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關愛父母的習慣了。

延伸閱讀

《綠山牆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哥馬利所著的“安妮係列小說”的第一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世界文學大師馬克·吐溫把它和劉易斯·卡洛爾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愛麗絲漫遊奇境》相提並論,認為“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之後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兒童形象。”瑞典女作家林格倫的著名小說《長襪子皮皮》中的紅頭發皮皮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紅頭發安妮的影響呢!

既然《綠山牆的安妮》是一本如此受歡迎的小說,那麼它所傳達給讀者的,怎麼可能隻是感恩之心這麼簡單呢?露西·蒙哥馬利無疑是一位深諳兒童心理的作家,她在加拿大美麗的環境中,用美的眼睛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這個落滿楓葉的夢幻國度,她用自己的筆尋找著純真、至善、至美。

擁有不同凡響的靈魂的安妮

還記得安徒生童話中《醜小鴨》的故事嗎?一定意義上來講,安妮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過程。她出生三個月,父母相繼得熱病逝世。她先後被托馬斯太太和哈蒙德太太收養,幫助她們照看孩子,做牛做馬,饑寒交迫。安妮的童年就在悲苦的日子中度過。這就是安妮,孤苦伶仃的安妮。

安妮擁有的東西是如此之少。盡管如此,她卻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盡管她的周圍充滿了不幸,她卻懂得用善意的眼光看待她身處其中的生活。安妮說:“我想你沒有在孤兒院待過,所以你不可能理解那是什麼樣的地方。你想象不出它有多糟。斯潘塞太太說,我這麼講是罪過的,可我並沒有惡意。一個人很容易不知不覺地就變壞了,是嗎?他們是好人,你知道——孤兒院裏的那些人。可是孤兒院裏沒有多少供你想象的餘地——隻有在其他孤兒身上打主意。”“《綠山牆的安妮》,露西·蒙哥馬利著,馬愛農譯,人民文學出版社,第?14頁。”她的想象力就像星星一樣閃爍著光芒,她的純真如同清晨的露珠。她用想象力為自己周圍悲苦的氛圍編織花環,這是一個孩子對自己的拯救。

安妮還是一個懂得奮鬥的姑娘。她和吉爾伯特在學習、朗誦等各個方麵較勁。吉爾伯特贏了,安妮就甩甩辮子,鼓足力氣贏得下一次。幾何曾經是安妮的短肋,卻禁不住安妮日日苦學,時時鑽研,不僅成績趕了上來,還贏得了大學的獎學金。她單純的勇氣給了她一往直前的毅力,最終實現了從醜小鴨向白天鵝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