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要吝嗇賞識
亞亞從小就表現出很強的領導指揮能力。當院子裏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他們的“頭兒”一定是亞亞。亞亞可以很輕鬆地進行分工和組織,讓小朋友們即使隻是做一個小小的遊戲也顯得很有秩序。因為有亞亞在,常常避免了小朋友們因為分歧而造成的矛盾。
亞亞很快上了小學,他的組織能力也得到了老師的欣賞。在一次班會課上,亞亞被全班同學推選為中隊長。亞亞開心極了,一放學就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對媽媽說:“媽媽,我當上中隊長了!”
媽媽不以為然地說:“中隊長有什麼了不起的啊,就是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兒嘛。告訴你啊,媽媽小的時候當的可是大隊長呢。”
亞亞不服氣地說:“可是老師表揚我了,說我的組織能力強。”
媽媽說:“組織能力強有什麼用?你看看你在小提琴課上的表現,簡直笨死了,我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生了一個像你這麼笨的小孩。”
亞亞不說話了,他覺得很委屈。小提琴不是自己喜歡的,是因為媽媽讓他去學他才去學的。他不明白,學不好小提琴和自己的組織能力有什麼關係呢?
案例分析:
用亞亞媽媽這樣的方式教導孩子,不笨的孩子也要變成笨的孩子。父母無法做到正確地評價孩子,通常是評價的角度發生了偏差。他們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要求孩子在自己所希望的領域有所建樹,從而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化差異和具體情況。亞亞的媽媽過於吝嗇自己的賞識了,她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完全沒有把目光投注在孩子的閃光點上。如果她肯對亞亞的組織能力表現出一點讚賞的話,孩子今後一定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和發展。
3.用遊戲開發智力
力力一向對很多新奇的事物感興趣,爸爸並不因為孩子把很多時間放在課外知識上而覺得孩子不務正業,還總是想辦法為孩子設計各種新奇的遊戲來開發孩子的智力。
一次力力對望遠鏡發生了很強烈的興趣,但是一時半會兒他還弄不清望遠鏡的原理。於是爸爸想了個辦法,他從外麵給力力帶回了一些眼鏡片。其中有一些近視鏡片,也有一些老花鏡片。
力力開心極了,他覺得非常有趣。於是他拿著不同的鏡片開始開心地玩起來。他還很有創意地把不同的鏡片搭配起來看。爸爸沒有說話,隻是坐在一邊微笑地看著兒子。
有一次,力力先拿起一塊近視鏡片舉在眼前,又拿起一塊老花鏡片舉到比較遠的地方,一前一後地向遠處看。這時他忽然興奮地大叫起來:“爸爸你看啊,我看到遠處公園裏的滑梯啦!這真是太神奇了!”
爸爸笑了,摸摸兒子的頭說:“沒錯,望遠鏡就是利用這樣的原理做成的。你現在有興趣和爸爸一起看看書上的詳細講述嗎?”
力力說:“那當然了,爸爸,你真好。”
案例分析:
有多少父母能用這樣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對課外知識的興趣?太喜歡玩遊戲的孩子通常會被父母視為愚蠢的孩子,因為他們不懂得把精力放在“正道”上。於是他們質疑孩子的智力,覺得他們不是學習的料。但是殊不知,天才往往就是從遊戲中誕生的。遊戲可以教會孩子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當父母以為這樣的孩子腦袋“缺根筋”的時候,他們其實正在自己的世界裏如魚得水地自在遨遊。
4.想象力是飛翔的翅膀
文文常常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並且總把這些想法反映在自己的行動上。比如他在公園裏撿到一顆別人遺留下來的玻璃珠子,他會把它拿回家,並且對媽媽說:“媽媽,我發現了海盜的寶藏,我還得到了其中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石。”
媽媽看著兒子手裏的那顆玻璃珠子往往會說:“你在胡說八道什麼?這孩子是不是有點傻了?”
然而文文還是對這樣的遊戲樂此不疲。他太擅於想象出各種各樣離奇的故事了,有時還會把它們記錄在自己那個小小的日記本裏。
媽媽告訴爸爸自己的擔心,但爸爸反而對文文編造的故事情節大加讚賞。他認為兒子是一個有著豐富想象力的人,而想象力往往是和創造力緊密聯係在一起的。
文文在自己的想象世界裏開心地遊戲,他覺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寫成精彩的故事。他開始越來越喜歡在自己的小日記本裏寫下自己創作的充滿想象力的文字了。到了文文上小學的年紀,他寫的小故事不但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也得到了老師的讚賞。終於在一次學校組織的童話故事大賽裏,文文寫的那些充滿想象色彩的童話得到了評委老師們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