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不做支配欲旺盛的父母(2 / 3)

案例分析:

究竟是誰在無理取鬧呢?顯然不是孩子。雖然承諾讓孩子自己挑選,然而最後做出決定的還是母親。買孩子最喜歡的,最終還是變成了買媽媽最喜歡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母女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了。

2.爸爸的話總是對的

維維跟爸爸一起看電視,電視上在演關於兔子的節目。維維說:“兔子真可愛啊,紅紅的眼睛真漂亮。”

爸爸想趁機教育一下維維,就問維維說:“你知道兔子的眼睛為什麼是紅的嗎?”

維維在《十萬個為什麼》上看到過這個問題,因此他是知道答案的。不過出於孩子的好勝心理,他也想考考爸爸,看爸爸知不知道答案,就故意對爸爸說:“那爸爸知道為什麼嗎?”

爸爸說:“我當然知道了。”

維維說:“那你告訴我好不好呀。”

爸爸說:“沒問題。我告訴你呀,兔子的眼睛所以這麼紅,那是因為它喜歡用髒手去揉眼睛,就和你平時一樣。”

維維說:“才不是因為這樣呢……”

爸爸打斷維維說:“什麼不是這樣,一說你的缺點你就要頂嘴。兔子的眼睛當然是因為用髒手揉眼睛才這麼紅的。就像你似的,你也總喜歡用髒手揉眼睛,如果你不改掉這個壞毛病,你的眼睛也會變成和兔子一樣的紅眼睛!”

維維很委屈地分辯說:“不是這樣的,我在書上看到過,書上不是這樣說的。”

爸爸喝道:“所以說你這個孩子就是一點也不聽話。爸爸說什麼你都不聽,總是要和我對著幹。爸爸教育你的苦心你一點也體會不到,告訴你,爸爸的話總是對的,你照著爸爸說的做就行了。”

維維不再說話了。他很傷心地想,兔子的眼睛明明不是因為用髒手揉眼睛才這麼紅的,可是爸爸為什麼非要這麼說呢?

案例分析:

孩子完全喪失了與父親平等對話的權利。即使要教育孩子改掉壞習慣,也不必用這樣高高在上的語氣跟孩子講話。父親說孩子不明白他的想法和苦心,但他同樣也不理解孩子的心。他的粗暴專斷的態度不但不能明確教育的方向,而且隻會在孩子的心裏留下陰影。

3.我敢斷言……

賽賽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隻掉到水溝裏的小狗,小狗受了傷,很可憐地在水溝裏叫。賽賽毫不猶豫地跳下去把小狗救了上來,不過他自己潔白的運動衣卻弄髒了,沾滿了泥水。

賽賽回到家,媽媽一看到他的樣子就驚叫起來:“你到哪裏去了?為什麼把衣服弄得那麼髒?”

還不等賽賽答話,媽媽就接著說:“肯定又是跑到哪裏去瘋了。你看看現在幾點鍾了?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不要這麼晚回家,為什麼媽媽的話你總是不聽?你這個孩子,到底要媽媽為你操多少心你才能聽話?”

賽賽很著急:“我沒有到處亂跑啊媽媽,我這麼晚回來是有原因的。”

“有什麼原因?”媽媽說,“我一批評你你就開始找原因。其實用不著你說我也可以斷言,你準是跑到你們學校後麵的小樹林去瘋去了,不然怎麼會滾得一身的泥。”

賽賽委屈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既不想再分辨,也不想和媽媽多說一句話。他心裏隻有一個想法,就是媽媽愛怎麼想就怎麼想。他沒有辦法控製媽媽的想法,因為占據主動權的人永遠是媽媽,他永遠也沒有辦法為自己分辯,無論事實的真相是怎樣。

案例分析:

一顆孩子純真善良的心就這樣被母親隨意踩在了腳下。隨隨便便對孩子的行為下結論對父母來說是最容易不過的事情。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似乎總是占據了絕對的主動權,他們可以主宰任何事情,甚至可以任意支配事實的真相。當孩子失去為自己辯白的勇氣的瞬間,母子關係也走到了危險的邊緣。他們將會變得生疏,甚至還不如一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

4.你該放棄籃球

海海很喜歡打籃球,雖然他的個子在學校籃球隊裏是最矮的,可是他的技術確是最好的。因此老師也很看重他,讓他做籃球隊的隊長,海海也一直為此非常驕傲。

但是海海的爸爸卻不認為兒子是打籃球的料,他覺得海海的身高是個很大的問題。於是他對海海說:“海海,你有沒有想過去練乒乓球?我覺得乒乓球比較適合你。”

海海說:“為什麼要我去練乒乓球呢?我可一點也不喜歡乒乓球啊,我最愛的就是籃球,我想打籃球。再說了,老師也很欣賞我,還讓我做籃球隊的隊長呢。”

爸爸笑了笑說:“你們老師要是這麼有眼光就不會隻是在學校裏擔任一個體育老師了。反正我覺得籃球不適合你,你的身高就是你的致命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