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海不服氣:“身高是比較重要的因素,可是也不是完全的因素,我對我自己的技術有信心。”
爸爸不耐煩道:“信心不能當飯吃,我覺得乒乓球比較適合你。你絕對應該放棄籃球!我明天就會到學校去跟你的體育老師說,讓你退出籃球隊,轉到乒乓球隊去。”
說完爸爸就轉身離開了,剩下海海一個人站在那裏。他又委屈又震驚,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想要爭取選擇自己愛好的權利都這麼難。
案例分析:
許多父母都在強烈的支配欲的影響下做出過這樣的過分行為。支配孩子的一切行為當然包括了支配孩子的興趣愛好,這也是滿足父母支配欲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欲望常常讓父母失去理智,以自己的意誌為轉移來替孩子做出各種決定。這樣或許能令孩子按照他們為孩子選擇的方向發展,但是卻讓孩子永遠失去了為自己做主的權利和能力。
5.堂前教子
皚皚在和別的同學打鬧時不小心把墨水灑在了同桌的淩淩身上,淩淩哭著告訴了老師,於是老師決定讓皚皚把媽媽請到學校來。
老師見到皚皚的媽媽,跟皚皚的媽媽說了事情的經過。皚皚的媽媽真是氣不打一處來,覺得皚皚真是丟了她的臉。在教室辦公室裏,媽媽就開始教訓起皚皚來:“你真是沒有出息,媽媽平時怎麼教你的?你在教室裏和同學打鬧不說,還把墨水弄到同桌同學的身上。你說,我平時教你的東西你到底有沒有記住?”
當時正是下課時間,整個辦公室的老師都在,皚皚的臉立刻漲得通紅,他悄悄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回家再說吧,我回家再向你承認錯誤。”
媽媽說:“你好意思犯錯誤,現在怎麼不好意思承認錯誤了?你還知道當著老師們的麵害臊啊?如果是這樣,你為什麼要犯錯誤呢?”
皚皚一句話也不說了,眼淚在眼眶裏打轉。老師見狀急忙勸住了皚皚的媽媽。但媽媽牽著皚皚出了辦公室以後還是越想越生氣,她拉著皚皚來到教室,當著全班同學的麵叫皚皚向淩淩道歉。
皚皚再也忍受不了了,他衝媽媽大吼著說:“我討厭你,你是個壞媽媽!”說完就衝出了教室。
媽媽更生氣了,她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對。堂前教子,古人就是這麼說的,為什麼自己的兒子這麼不肯接受教育呢?
案例分析:
這樣顏麵掃地的尷尬很多孩子都曾遭遇過。其實孩子並不是不願意接受教育和對自己的錯誤表示歉意,然而當尊嚴喪失以後,即使是成年人也無法心平氣和地接受教訓,更何況心理和心智都尚未發育成熟的孩子呢?如果父母認為自己有支配孩子的一切,甚至是支配孩子尊嚴的權力的話,那就完全錯了。因為某些發自內心深處,與生俱來的東西是永遠無法被人支配的。
6.用不著想,聽我的
嘉嘉班上的老師給同學們留了一個手工課的作業,是讓大家做一個小火車的模型。嘉嘉很喜歡這個作業,因為手工課本來就是他最喜歡的課。
嘉嘉回到家裏,專心致誌地開始做手工了。不過做到一半的時候,嘉嘉停了下來。原來他是在考慮火車模型的輪子怎麼安比較好。
爸爸在一邊看報紙,看到嘉嘉停下來思索的樣子就說:“幾個輪子嘛,用膠水粘上去不就行了。”
嘉嘉說:“不可以啊,用膠水粘上去輪子就不會轉了。”
爸爸說:“不就是一個模型嗎?用得著那麼費神嗎,就用膠水一粘就完了,難道你以為你造的是真火車,還會跑不成?”
嘉嘉說:“可是我還是覺得會動的輪子比較好,讓我再想想。”
爸爸說:“想什麼啊,根本用不著想,聽我的準沒錯,就用膠水粘!”說完看嘉嘉不動手,就自己伸手拿過模型,兩下就把輪子用膠水粘了上去。
嘉嘉急得大叫,可是根本阻止不了爸爸的動作。他看著已經被牢牢粘上去的輪子,眼淚就掉了下來,因為他已經想出了讓輪子可以轉的好辦法了。不過,現在的火車輪子再也不會轉了。
案例分析:
連思維權力也被剝奪的孩子,將來如何獨立選擇自己的人生目標?父母對孩子的支配欲望竟然是如此驚人,但他們卻全然不自知。因為父母可能走進了一個誤區,就是覺得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父母有權替他們做出決定。其實很多時候,父母要學會放手,隻有這樣,孩子才能獨立承擔起自己的人生,才能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