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你能說父母的這種行為不是對孩子的蔑視嗎?他們不認為孩子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也不認為孩子有決定自己行為的能力。他們覺得自己為孩子做出決定比孩子自己做出決定要好的多。鄰居們的反應不是說明了這點嗎?至於孩子的想法又有什麼重要呢?或者父母根本認為孩子是沒有想法的。於是,當孩子不情願地跟隨著父母的步伐的時候,他喪失的不僅僅是童趣,也許還有決定自己人生的能力。
3.“價值連城”的瓷碗
可可家有一些很漂亮的瓷碗,可可很喜歡上麵精美的圖案,她常常一看它就可以看上半天。可可很想可以把這些瓷碗拿在手裏仔仔細細地看,不過她似乎沒有這個機會。
可可記得她曾經拿到過一個瓷碗的,不過當她剛剛把它拿到手裏的時候,媽媽的手就伸過來把瓷碗從她的手裏拿走了。當時她非常的失望,但她太小,她沒辦法用言語向媽媽清楚地表述她想捧著這個瓷碗並且清楚地看看上麵的花紋的願望。自從那次以後,可可就更沒有可能拿到那個瓷碗了,因為媽媽會時刻關注著她的舉動。
後來有一天可可又有了一次機會。當時媽媽拿了好多瓷碗出來,並且把它們擺在餐桌上。隨後她又進廚房去拿東西了。可可很開心,她立刻跑到餐桌前,伸手試圖拿一個瓷碗。就在這時媽媽從廚房裏出來了,她驚叫著:“可可,你在幹什麼?”
可可被媽媽的聲音嚇壞了,她把剛剛碰到瓷碗的手快速地縮回來。然而她還是弄翻了一個碗,那個碗從餐桌上滾下來,在可可眼前摔了個粉碎。媽媽尖叫著把她拉開,可可沒聽清她在叫喊著什麼。但是可可還是傷心地哭了,因為第一次她離那些美麗的花紋這麼近,不過她終於還是沒有辦法把它們看清楚。
後來可可再也不去碰那些碗了,她想那一定都是很寶貴很寶貴的東西,不然的話,媽媽為什麼都不肯讓她拿一下呢?
案例分析:
如果你問這個媽媽:“你瞧不起自己的女兒嗎?”她一定會對你大加反駁,而且會告訴你她在自己女兒身上寄托了怎樣的期望。她也許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以後會是一個獨立、勇敢、有成就的人。但是,當女兒的手碰到那個“價值連城”的瓷碗的時候,她卻寧願放棄讓女兒學會成長的機會而去保護一件微不足道的東西。她重視那個碗是否會被女兒打碎遠遠勝過重視女兒的成長。但假如那隻碗碎在一個成年人手上,媽媽會帶著微笑說:“沒關係,那不過是一隻吃飯的碗罷了。”世事往往就是這麼出人意料。
例三:被迫停工的“城堡”
西西正在後院子裏用泥築一座他夢想中的“城堡”。他表現出了這個年紀的孩子所沒有的建築天賦。他做的“城堡”是那麼精致,城牆、窗戶、大門,盡善盡美。天色漸漸暗下來,他加快了自己的速度,因為在太陽落山以後,爸爸媽媽是不會允許他繼續待在院子裏的。西西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自己造的“城堡”是什麼樣子的。假如不趕在天黑以前把“城堡”建好的話,等到第二天早上媽媽打掃院子的時候,他的“城堡”就會被掃把和鐵鍬碾成“廢墟”。
然而就在西西努力“修建”的時候,媽媽走進了院子,她對西西說:“寶貝兒,媽媽的同事來了,他們想見見你。”
西西抬起頭:“可是媽媽,我的‘城堡’還沒有完工。”
媽媽走過來看了看,笑了:“這是什麼‘城堡’,不過是個髒兮兮的小泥屋子。”
西西說:“不是的,這是我的‘城堡’,媽媽,我想把它修完。”
媽媽已經沒有耐性了:“好了,現在站起來跟我走。去見叔叔阿姨比你的‘城堡’重要得多。在見他們之前我還得帶你去打掃幹淨,我可不想讓你像個‘泥猴兒’一樣出現在他們麵前。”
“媽媽……”
西西還來不及說出自己的願望就已經被媽媽一把拉了起來,媽媽拽著西西快步地往洗手間裏走去。西西回過頭,看著被媽媽的拖鞋碰塌了的一堵“城牆”,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案例分析:
父母完全不認為突然闖進孩子夢想的世界並粗暴地打斷他們有什麼問題。他們認為操縱孩子的生活天經地義,不需要跟孩子商量。他們的行為在向孩子傳達一個信息——你正在從事的行為完全沒有意義。這種感覺令人沮喪,孩子將徹底喪失行動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