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善用幽默感,不要在潛意識裏蔑視孩子(2 / 3)

恩恩說:“媽媽,是不是今天你幫我打掃房間了?一定幹淨極了,謝謝媽媽。”

媽媽說:“不用謝!不過,我認為醫學研究所的人會比較願意住在你的房間裏。”

恩恩奇怪地問:“為什麼?”

媽媽笑著說:“因為你的臭襪子上準有許多細菌讓他們研究。”

恩恩立刻反應過來了,媽媽翻出了自己沒洗的髒襪子。恩恩一邊笑,一邊紅著臉,一溜煙跑到自己房間裏把襪子抱到洗手間洗了。

案例分析:

誰說督促孩子做家務一定要囉囉嗦嗦?媽媽幾句風趣的玩笑話就讓孩子自覺自願地把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情做了。氣氛輕鬆和諧,效果一點不差,這就是幽默的魅力所在。

例四:果醬會凍感冒的

安安是個“忘性大王”。表現最明顯的就是,他在從冰箱裏拿了果醬塗抹麵包以後,總是忘記把果醬的蓋子蓋上就放回了冰箱裏。所以現在隻要一聽到他打開冰箱的門,媽媽都要叮囑他:“安安,記得把果醬瓶子的蓋子蓋上哦。”安安總是答應著:“好。”不過一抹完果醬,他立刻又忘了。

媽媽對此大為頭疼。不過當她想到那個好辦法的時候,她就覺得其實讓孩子記住蓋上果醬瓶子的蓋子也並不是什麼難事。

當安安到廚房裏拿果醬的時候媽媽跟在他身後一起進去了。安安抹完果醬,看見媽媽站在自己身後。他說:“媽媽,你是不是進來提醒我給果醬瓶子蓋上蓋子?”

媽媽笑笑說:“不是的,我隻是來告訴你,冰箱裏很冷,如果你不給果醬瓶子戴上‘帽子’,那麼果醬會凍感冒的。”

安安愣了一下,笑了起來。從那以後,每次他把果醬放回冰箱再麵對媽媽詢問的目光時他都會笑著說:“媽媽,別擔心,果醬戴了‘帽子’,它不會感冒的。”

這時母子兩人總是會不約而同地笑出聲。

案例分析:

媽媽帶給孩子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當指責與絮叨都化成歡快的笑聲時,孩子將會成長成一個健康活潑的少年。這種無與倫比的歡樂與說教無關,與幽默有關。

2.父母沒有意識到的缺陷——潛意識裏蔑視孩子

對許多成年人來說,孩子的尊嚴感幾乎可以是忽略不計的東西,他們在無意識中對孩子表現出來的蔑視常常將孩子陷入自卑的境地。事實上,孩子尊嚴感的強烈程度遠遠超過成年人的想象。

有的父母也許會問這樣的問題:蔑視?為什麼會用這個詞語?對自己的孩子我們愛還來不及,哪裏會蔑視他們呢?這些父母對這個字眼非常的敏感,因為他們也知道“蔑視”這種行為給人帶來的隻會是傷害。然而他們並不知道,他們對孩子的這種“蔑視”存在於他們的潛意識裏。當你告訴他們這種“蔑視”體現在他們日常教導孩子的行為中時,他們就會更加不平。因為對父母來說,幫助孩子決定他們不能決定和做到的事情,這種行為被劃分到“蔑視”的範圍裏,這對父母們是極其不公平的,但是問題恰恰就在這裏。父母“認為”孩子沒有辦法決定和做到。“認為”,這代表的不是孩子真正的能力,而不過是父母們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也正是這種想法,讓父母陷入“蔑視”孩子的怪圈裏而不自知。

例一:你該去散步了

賽賽每天傍晚都會出去散步,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非去散步不可,不過既然爸爸媽媽說吃完飯散散步對身體有好處的話,那他也就聽話地跟著爸爸媽媽去了。

但是,賽賽並不是每一天都想出去散步的,比如他在看著動畫片或是小人書的時候,他並不願意被爸爸媽媽打斷而要求他出去散步。不過這些都不由賽賽自己做主,畢竟他還是個小孩子,爸爸媽媽說什麼,他就照著做了。在散步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熟悉的叔叔伯伯,他們都誇賽賽有很好的習慣,而且每天堅持,是個很聽話的乖孩子。賽賽這個時候就很納悶,他覺得其實自己沒有叔叔伯伯們說得那樣乖那樣聽話。很多時候他都是為了完成任務才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出來的。

賽賽每天吃完晚飯都很不喜歡聽到爸爸媽媽對他說:“賽賽,你該去散步了。”他其實真的很希望能待在家裏玩玩自己的玩具車,或者拿起五顏六色的水彩畫自己喜歡的畫。但是隻要爸爸媽媽一開口,他就知道,他想做的事情又要被打斷了。賽賽不明白,為什麼他不可以自己決定自己喜歡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