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寫一篇作文,有人可以寫出形象鮮明、語言生動、結構新穎的作品;有人則寫出平庸、乏味的作品;一起畫一幅畫,有人畫出來以後,非常吸引人,叫人愛不釋手;有人畫出來以後,則叫人不屑一顧。這是因為人們想像力的差異。
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力是指在所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來新的形象的能力。想像可以使人“思接千載,視通萬裏”,想像是聰明的翅膀,人們借助想像,不僅可以回溯過去,展望未來,還可以認識無法直接感知的事物,使人的知識擴展到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智力離開了想像,就失去它的迷人的光環,變得蒼白無力,失去生命力,想像本質就是思維活動,離開思維,就談不上想像。
貝魯泰斯說了一句非常精辟的話,他說出了為什麼有人幸福而有人不幸,這句話就是“想像力是人生的肉,如果沒有想像力,那麼人生隻是一堆骸骨”。自由是激發孩子想象力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主任托倫斯研究發現,想象力好的孩子多數具有三個讓人“討厭”的特點:一是頑皮、淘氣、荒唐、放蕩不羈;二是所作所為經常越軌,不太遵守常規;三是處世不固執,比較幽默,甚至帶有嬉戲人生的態度。
聽話當然是好事,但太聽話就未必是好事,太聽話是缺乏活力和想象力的表現!家長應利用一切機會豐富孩子的想象力。
在卡爾出生後的每一天裏,老卡爾利用了一切機會來培養他的想像力。這就是力量的源泉所在——在有限的生命中尋求無限的幸福。卡爾的幼年時期可說完全是在充滿想像力的世界中度過的,在玩耍中父親不厭其煩地為他講一些故事,並沒有因為聽不懂而停止。父親反複講那些古代希臘神話及東方傳說,卡爾多彩的童年生活便是在那些故事中度過的。
卡爾的孩子出生後,老卡爾也寫信強調培養孩子想像力的重要性,他告訴我培養孩子想像力的最佳方法就是給他講故事和神話。
現在有些父母,根本不管孩子的童年生活是否幸福,而是不惜一切代價讓孩子學習理性的知識,他們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天才”或“神童”。雖說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是提倡科學和理性,但是我們還是不讚同這種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而忽視孩子本身幸福的行為。一個孩子如果在童年時期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那麼,要想他長大之後取得什麼成就隻能是空想。一個孩子,如果在純真的童年時期,他都沒有什麼想像力,不能感受到生命的可愛,長大之後,他也不可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老卡爾常說這樣一句話,“遇到不幸也能感到幸福、陷入困苦時也能感到快樂的人,他在童年時一定是想像力豐富的,而真正不幸的是那些沒有想像力的人。”它概括地說出了有想像力的人常能感到幸福,而沒有想像力的人常常感到不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