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玩可以啟發孩子去思維(1 / 1)

幾個同學同做一道數學習題,有的概念明確,判斷正確。推理清晰,很順利地演算出來;有的概念含混,判斷錯誤,推理模糊,對著習題直搔頭皮。這裏,不同的思維力,顯示出不同青少年的智力情況。

構成智力要素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創造力等五個方麵,但智力水平並不是將這五個方麵簡單地相加。智力本身是一個完整的獨特的心理特征,如有一種因素水平不高,則將影響整個智力水平。如果五種因素水平都很高但彼此未處在良好的結構之中,其智力水平還是不高的,在這諸要素中,思維力是智力結構的核心。

為什麼思維力是智力結構的核心呢?這是思維的本質所決定的。我們知道,思維是人的認識活動,這種認識活動,是人類特有的、有意識的、能控製的認識活動,而智力是認識能力的綜合。智力諸因素是互相製約、互為條件的,而且隻有通過思維才能把觀察、感知來的材料進行加工上升為規律性的認識,思維力對其他各種因素起調節、控製作用。

我們不難看出,思維力的發展製約著整個智力的發展,思維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標誌著整個發展的水平。思維力不僅是智力的核心,而且還是智力活動的方法。運用和發展智力,就必須運用思維力去掌握一套智力操作的方法,諸如比較、歸類、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演繹、歸納、係統化、具體化等方法,都是思維的方法,也都是智力活動的方法。

離開思維力,智力的發揮和發展就寸步難行。開發智力,必須開發思維力。

人的各部位的活動都是受大腦支配的,大腦有身體各部位的相應管理區域。正是由於大腦的指揮和協調,才使人做出各種動作,手腳的活動又給大腦提供了極好的鍛煉機會。

不少父母和教師常有這種心理,看到兒童埋頭攻讀就喜上眉梢,而發現兒童愛活動、愛玩耍時,往往憂心忡忡,擔心影響兒童的學習。“快看書,別貪玩”都這樣叮囑兒童。當兒童連續讀一本內容單調的書,幾小時後就會感到頭昏腦漲,這是因為大腦分管看書的神經細胞長時間得不到休息,營養物質、氧氣的供應跟不上,大腦過分疲勞就“罷工”了。因為大腦必須足夠的營養和氧氣供應。愛活動、愛玩耍恰恰是大腦的最好“體操”。從大腦的生理學角度看在閱讀時,大腦皮層會形成一個很強的興奮灶,而在活動和玩耍時,又會在大腦皮層形成另一個興奮灶。隨著這個興奮灶的逐漸擴散,大腦的閱讀興奮灶受到抑製,從而使由學習時間過長帶來的腦力疲勞得到消除,使大腦獲得了積極的休息。

不喜歡活動,用功學習,經常埋頭啃書本的孩子容易形成左腦型思維方式;而愛活動、愛玩耍的孩子在進行追逐、奔跑、攀登、爬越等多種活動中,發展了空間認識和想象能力,容易形成右腦型思維方式。右腦儲備了多種事物,及他們的視覺、聽覺、感覺等方麵的信息,當知識需要向深度和廣度擴展時,這些儲備就成了寶貴的基礎,致使其想象力、創造力明顯高於右腦發育較差者,因此,對隻愛學習的孩子要引導他們參與活動、玩耍,這樣才能更聰明。

比如,演奏樂器可以提高大腦的思維能力。因為演奏樂器需要手、腦、眼、耳、口等器官同時協調開動,這使全身多個器官同時運動,能使大腦工作的持久性、強度、緊張度得到充分鍛煉,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大腦的思維效率及創造力。這樣進行智力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我們的孩子的智力水平就會達到高點。現在大量科學證明,孩子經常用左手幹活,會使孩子變得更聰明。因為左手的運動會對大腦的右半球起到鍛煉,右半球的腦細胞比左半球的發達,所以會使孩子變得更聰明。

我們隻有遵循大腦發育的規律,抓住智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對兒童進行正確的智力技能的培養,才能使孩子成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