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我要贏,也不怕輸——競爭心理學(3)(1 / 3)

以下每個問題都有三個答案供選擇,選“不符合”記1分,選“有點符合”記2分,選“很符合”記3分。如果得分在12分以上,就要警惕你的嫉妒心了。

坦然麵對別人的嫉妒英國愛德華王子即後來的溫莎公爵,在少年時代也有過類似的經曆。他15歲時在達特摩絲皇家海軍學院就讀。

有一天,一名教官發現王子正在哭泣,便詢問原因。起初,他不願回答。經再三追問,他才回答說一群同學拿腳踢他。軍官馬上向校長報告了此事。校長聞訊後,召集學生們訓話。他表示,王子並沒有怨言,但是,校方必須了解為什麼隻有他會遭到這種待遇。這些學生開始都不敢據實交待,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後,他們坦白地講出了真正的動機:有朝一日,當我們當上艦長或海軍司令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稱:“我曾經踢過國王一腳。”

愛德華王子因為自己的出身高貴,成了被別人嫉妒的對象。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如愛德華王子那樣的煩惱。例如,本來大家在一起是好朋友,突然有一天,你在競賽中奪得第一名或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後,你會發現同學們竟然都離你而去,不再像以前那樣熱情,和你談天說地了,不會主動叫你放學後一起回家了。為此,你很迷茫,還會很失落。

其實,大可不必傷心,出色的人總是免不了受到他人的嫉妒。有些人對於別人的嫉妒和敵意情緒激動、表現失態,這是不好的方法。正確的方法是,對於他人的嫉妒和敵意應該坦然地麵對,把這些嫉妒當作是別人對你的一種肯定,一種重視。

由於別人的嫉妒,可能會無緣無故給自己平添很多煩惱,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這是不可避免的。麵對這些突如其來的麻煩,你會怎樣看待呢?聰明的人把這當作對自己的一個激勵,從此更加奮發向上。愚蠢的人就會被這些麻煩困擾,從此變得不知所措。

一個名叫羅伯特·赫金斯的青年,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完成了耶魯大學的學業。他做過服務生、伐木工人、家庭老師、推銷員等。然而,8年之後,年僅30歲的他,竟被任命為美國第四富裕的高等學府芝加哥大學的校長。資深的學界精英們紛紛大搖其頭,抨擊的炮口瞄準了這位年輕的大學校長:太年輕,缺經驗,教育觀念有失偏差……新聞界也和學術界保持了同一步調。在羅伯特·赫金斯校長舉行就職典禮的那天,他的一個朋友對羅伯特父親說道:今天早上,我在報紙上讀到攻擊令郎的社論,我感到非常憤慨。老赫金斯不以為然,平靜地說:“是的,他們的批評很刻薄。不過,任何人都不會去踢一隻死狗的。”

一個人應該養成廣博的心胸,這會成就你的一生。雖然你不斷遭受別人嫉妒和誹謗,但你表現優秀,美譽滿身,這是對於嫉妒他人的人永遠的懲罰。這樣你會永遠生活在榮耀之中,而誹謗嫉妒你的人卻一直受到自我的永遠懲罰,他們會因為你的成功而無法得到心理安寧。讓自己取得更多的成績,這是給那些嫉妒你的人的最好的懲罰。

成長加油站117:測試:你容易被人嫉妒嗎?

以下每個問題都有三個答案供選擇,選“不符合”記1分,選“有點符合”記2分,選“很符合”記3分。如果得分在12分以上,就要警惕投向你的嫉妒性目光。

(四)因果定律:輸贏都是有原因的

不管你在生活和事業中種植了什麼東西,你會不多不少地得到應有的收成。假如你刻苦學習、嚴於律己、堅定心誌、不屈不撓,就會得到優異的成績、老師的肯定、家長的表揚、長大後的成就。要怎麼收獲,就先要怎麼播種。

不管基於何種原因,如果你對現狀不滿意,那麼完全要看自己願不願意立刻開始改變。就像農民用不同的種子會長出不同的果實一樣,你必須植入不同的思想與行動,才能獲得不同的結果。

有因才有果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有什麼樣的果,這是亙古不滅的定律。”這也被稱為“因果定律”,或是“因果法則”。“因果定律”告訴我們,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即有因才有果。換句話說,當你看到任何現象的時候,不用覺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必有其原因。每個人今天的現狀是他過去種下的因導致的結果。“因果定律”幾乎可以用來解釋所有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情,因此常常被稱為人類命運的“鐵律”。簡言之,因果定律是指任何一項發生在你生活中的結果,必定有一個或多個發生的原因。每個人都生活在因果定律中,大到天體運行、山河易位,小到一草一木、一飲一啄,都是因果定律運行的結果。

有這樣一個故事,可以很好地說明因果定律: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他在田裏耕作時,聽到附近泥沼裏有人發出求助的哭聲。他急忙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現一個小孩掉到糞池裏。弗萊明趕緊把這個小孩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

隔天,有一輛新奇的馬車停在農夫家門口,從車裏走出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是那被救小孩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