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我要贏,也不怕輸——競爭心理學(1)(1 / 3)

(一)鯰魚效應:競爭幫助我們提高

競爭可以激發人們內在的活力,因此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積極的競爭意識,毫無畏懼地投入到競爭的環境中去,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為將來在社會競爭中能立於不敗之地。

沙丁魚的故事很久以前,以捕魚為生的挪威人,在深海區發現了大量的沙丁魚。他們非常高興,因為沙丁魚一直能賣個好價錢。可是,他們卻碰到了一個難題,就是沙丁魚還沒等運到岸上,就都已經口吐白沫,肚皮朝天了。漁民們想了無數的辦法,想讓沙丁魚活著上岸,但都失敗了。

有一天,一個漁民無意中在放沙丁魚的槽中放了幾條鯰魚,結果,沙丁魚都活著上岸了。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鯰魚是沙丁魚的天敵,當魚槽裏同時放有沙丁魚和鯰魚時,鯰魚出於天性會不斷地追逐沙丁魚。在鯰魚的追逐下,沙丁魚拚命遊動,激發了其內部的活力,從而活了下來。

無獨有偶,日本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據說是日本孩子懂事後父母講給他聽的第一個故事:

日本的北海道盛產一種味道珍奇的鰻魚,海邊漁村的許多漁民都以捕撈鰻魚為生。鰻魚的生命非常脆弱,隻要一離開深海區,要不了半天就會全部死亡。

但是,有一位老漁民卻非常幸運,他捕撈到的鰻魚在返回岸邊後仍然是活蹦亂跳的。人們都感到納悶,他的船、船上的裝備以及裝魚的魚艙,都沒有什麼不同呀,為什麼他的鰻魚能一直活蹦亂跳的呢?

由於鮮活的鰻魚要比冷凍的鰻魚貴出一倍,所以沒幾年工夫,老漁民一家便成了遠近聞名的富翁。周圍的漁民做著同樣的事情,卻一直隻能維持簡單的溫飽。

直到有一天,這個漁民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捕魚了,他才把秘密告訴了他的兒子。原來,鰻魚不死的秘訣,就是在整倉的鰻魚中,放進幾條狗魚。

鰻魚與狗魚非但不是同類,還是出了名的死對頭。幾條勢單力薄的狗魚遇到成倉的對手,便驚慌地在鰻魚堆裏四處亂竄,這樣一來,一倉死氣沉沉的鰻魚被全部激活了。

這就是“鯰魚效應”的由來,“鯰魚效應”告訴我們,競爭可以激活人們內在的活力。在孩子的成長中同樣如此,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積極的競爭意識,勇於接受各種挑戰,隻有在挑戰中,生命才會充滿生機和希望。

成長加油站109:培養自己的雄心(1)列舉出你的目標。拿出紙和筆,將你人生所想要做的事,想要得到的全部列舉出來,不管是否能夠實現能夠得到,都一一列出。

(2)在你列舉的願望後麵,按照你想實現的程度,將最想實現的排在第一位,次想實現的排在第二位,以此類推,一一給每個願望編號。

(3)每天早、中、晚三次大聲念出自己的這些願望,每念一次,就要在心裏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實現這些目標。經過反複的念出,這些目標就會深入你的潛意識,並不斷的得到強化和訓練,成為你思想意識中最強烈的一部分。

(4)以自己最想實現的目標為目標,再分解為各個依次遞進實現的小目標,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當第一個目標實現後,再一一按照順序實現後麵的目標。

培養自己的競爭意識當今社會的競爭異常激烈,要想在未來的社會中生存,就必須有足夠的競爭意識,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各項技能。作為學生,我們不要被暫時的安逸所迷惑,也許安逸的表麵掩蓋了許多我們不曾注意到的小問題。

客觀規律表明,危機的存在是必然的,且危機的來臨是無聲無息的。這就要求我們時刻保持高度的危機感與緊迫感,變壓力為動力,不斷變革,不斷創新,不斷提升“獵食”的技能,以便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在遼闊的非洲大草原上,當黎明的曙光剛剛劃破夜空,動物們就開始奔跑了。

羚羊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更快一點,更快一點,如果你跑不過最快的獅子,就可能被它們吃掉!”於是,小羚羊起身就跑,向著太陽飛奔而去。

在另一個場地上,獅子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更快一點,更快一點,如果你跑不過最慢的羚羊,就可能會活活餓死。”於是,小獅子起身就跑,也向著太陽飛奔而去。

這就是大自然的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剛出生時,每個嬰兒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隨著環境和事物的不斷變化,嬰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有的會變成“獅子”,有的會變成“羚羊”。在殘酷的現實中,每個人所麵對的競爭和生存的壓力都是一樣的。因此,我們一定要意識到,從小培養自己的競爭意識是很有必要的。隻有我們具備參與競爭的智慧和勇氣,將來才不會被“餓死”,或是被“吃掉”。

當然,培養競爭意識並不是爭吃、爭穿、爭霸,這不是我們提倡的競爭。培養競爭意識是要培養我們奮發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培養我們做人、做事、處世的能力,提高我們的整體素質。

我們要意識到競爭的重要性,充分調動自己的競爭意識,這種潛在的積極性一旦調動起來,不但會產生樂於完成學習任務的迫切需要與強烈的動機,而且會有更強的外部行為努力、更強的責任心、更大的創造力。因為競爭意識泛指對外界活動所做出的一切積極、奮發不甘落後的心理反應,培養自己的競爭意識就是提高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