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己的競爭意識,我們可以給自己尋找一兩個競爭對手,然後“暗中使勁”,與對手展開競賽。尋找競爭對手的好處在於,我們可能通過比較的方法看到自己與其他人的差距。隻有看到差距,才會有補償差距的願望,否則,我們就不知道往哪個方麵去努力。
要注意的是,在選擇對手時,目標不要太高,不要每次都盯著第一名。如果選擇的競爭對手與自己的差距太大,很容易產生望而生畏、高不可攀的心理,而喪失競爭的勇氣。最好是選擇一個自己比較熟悉,比自己略高一籌的同學作為競爭對象,這樣容易激起我們趕超的信心和勇氣。
在競爭的同時也要重視“友誼第一”,不要滋生對競爭對象的敵意,那樣就是邪惡的嫉妒心,而不是良好的競爭意識了。當我們通過努力已經超過競爭對手時,要給自己選擇新的競爭對手,這樣有了不斷前進的動力,促使我們不斷取得進步。
成長加油站110:當眾擁抱你的競爭對手當眾擁抱你的競爭對手甚至是敵人是一項優秀的習慣,將使你在和人相處時,能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無礙,進退自如,這正是成就大事業的資本。
事實上,要當眾擁抱競爭對手,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難,隻要你能克服心理障礙,就可以做到:
(1)在肢體上擁抱你的競爭對手。如擁抱、握手等,尤其是握手,這是較普遍的社交動作,你伸出手來,對方好意思縮手嗎?他一縮手就顯出了他的渺小,你在內心就已經勝他一籌了。
(2)在言語上擁抱你的競爭對手。如公開稱讚對方、關心對方,表示你的“誠懇”,但切忌過火,否則會造成反效果。
與自己競爭除了不斷超越競爭對手,與自己競爭也是一個不斷讓自己進步的好辦法。例如,我們在訓練口算時,可以每次都卡時間,和自己比,這樣,我們的速度就會一次比一次快,自信心就越來越強了,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選擇他人做為自己的競爭對手時,很多人的選擇往往是盲目的。如果我們與那些遙遙領先於我們的人比,很可能會喪失信心和勇氣;如果跟那些毫無競爭力的人比,我們便會因沾沾自喜而停滯不前。所以,用來比較的最好的標準就是從前的自己。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每天,他不是在大街上閑逛,就是和周圍的一群孩子到莊園或河邊玩耍。
愛因斯坦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她再三告誡愛因斯坦說:“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你現在不學一些東西,長大了如何能出人頭地呢?”
愛因斯坦總是不以為然地回答說:“你瞧瞧我的夥伴們,他們不都和我一樣嗎?”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說:“昨天我碰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給你講完了,你再去釣魚,怎麼樣?”
愛因斯坦很不樂意地站住了。
父親說:“昨天,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隻有踩著煙囪內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傑克大叔在前麵,我在後麵。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麵,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麵。後來,鑽出煙囪,我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傑克大叔的身上、臉上全部被煙囪裏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醜,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裏去洗了又洗。而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幹幹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幹淨呢,於是草草地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地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罷了,鄭重地對愛因斯坦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了生命的熠熠光輝。
要想超越別人,首先應該超越你自己。一個人要想不斷進步,就需要比從前的自己更出色。
選擇與自己競爭,我們就可以更加關注自身的進步,而不會盲目貶低或是看重自己了。我們隻需要每天都積極行動,努力使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超越自己,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優秀,這樣,就贏得了勝利。
成長加油站111:學會自我獎懲在每次寫作業或複習功課之前,先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從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要完成什麼內容,越具體越好。如果在規定時間完成了學習計劃,並且始終是專心致誌的,那麼就可以獎勵一下自己:看會兒電視或聽一下音樂;相反,如果由於分神而使計劃落空,那你就該毫不留情地懲罰自己做不願做的事,如幹雜活或跑樓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