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行為心理學(4)(2 / 2)

(4)保持正常、規律和豐富的生活按時起床、休息,剛開始可以強製自己做,或讓家人和同學提醒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形成習慣。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注意培養和發展多種業餘愛好,學會自娛自樂,這些都有能有效地減輕抑鬱和焦慮,也能幫助我們預防對網絡的迷戀。

成長加油站105:網絡成癮的矯治如果不幸已經染上了網癮,切不可破罐子破摔,任其發展,而是要積極地矯治。把戒除網癮當成一次對自我的挑戰,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

(1)想想網癮帶來的長期後果。問問自己:我正在傷害哪些人?我因為上網成癮而沒有學到任何本領,將來如何養活自己?我是否願意自己拋棄自己?在迷上網絡之前,我有很多迷人的特點,現在我還是那個誠實、可靠、負責的人嗎?我是否真的願意繼續失去那些個性?

(2)興趣轉移替代。挖掘自己除了上網以外的興趣和愛好,如遊泳、打球、爬山、下棋等,邀請同學進行這些活動,或者每天固定一個時間跟同學玩,轉移注意力,用現實的方法替代網絡帶來的樂趣。

(3)隔離法。如果明知過度上網的種種危害但仍然不能自製的成癮者,可以在家人、朋友的幫助下,嚐試著把自己與網絡隔離起來,並且在隔離的時間內培養其他的興趣愛好或者重新安排緊張有序的生活。

(4)谘詢專業人士。如果覺得自己已經沉迷於網絡無法自拔,可以勇敢地尋求專業心理谘詢師的幫助。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像身體不適時需要去醫院看病一樣,心裏感到不適,也需要尋找醫生的幫助。

(六)下坡容易定律:學壞容易學好難

學好難,學壞卻很容易,因此我們要提防自己學壞的傾向,及時予以糾正,努力養成好的習慣和品性。

下坡容易上坡難物理學有個實驗:

斜坡上端的小球,往下滑不費力,而且越滑越快;而往上推,則要費勁得多。從物理學上來講,“上坡”是消耗一定能量,升到一定高度,蓄積一定的勢能;而“下坡”則是勢能得到釋放,轉變為動能。上坡需要克服重力,因而就費勁得多。

如果把上坡比作“學好”,把下坡比作“學壞”,人生的“上坡”和“下坡”也有類似的規律,即“學壞容易,學好卻比較難”。這個規律叫做“下坡容易定律”。

很多做父母的都有這樣的體會:想要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好習慣,可能一次又一次地監督強製,但還是很難養成;而一種壞的行為習慣卻不用教,孩子一下子就會了。例如,要讓孩子養成玩完玩具後放回原處的習慣,需要反複訓練才能養成,而要讓孩子玩完玩具後隨地一扔,則不用學就會。這就像人們常說的“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有餘”。或者說,自由散漫一學就會,嚴守紀律、約束自己則要困難得多。

為什麼人會有這樣的特點呢?這也許要從人性中的本能、欲望的低級需求中尋找答案。

人類學家的觀點是,人性首先是動物性的,攻擊、破壞、放縱是動物的本能。而由動物階梯進化而來的人類,還沒有完全擺脫這種動物本能的影響。鬆散、貪心、懶惰、自私自利等壞的行為,受人的原始生存驅動力的影響,源於本能的低級需求,是對欲望的放縱,如果沒有意誌力的克製,會自發地表現出來。相反,守紀律、講信用、愛勞動、愛清潔、勤奮好學等優良的行為,則屬於人類特有的社會行為,是需要刻意培養才能形成的,而在培養優良行為的同時,人需要對自己的本能加以約束,因而就會困難得多。

中國古語說“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就體現了這個定律,意思是說,人們想要成才,就不能過自由自在的散漫生活,因為成才需要經過艱苦努力才能達到,也就是需要強製和約束自己。相反,如果散散漫漫,自在舒服,則不太可能成才,因為懶散這種品行會導致人們一無所成。

古人還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就是說祖輩建立家業很不容易,可是子孫揮霍起來卻容易得多,也體現了“下坡容易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