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行為心理學(3)(3 / 3)

什麼是成癮心理一提起“成癮”這個詞,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毒品、酒精、尼古丁等。事實上,除了這些以外,鍛煉、玩遊戲、上網、賭博、購物、工作、色情圖片、進食和性等,所有這些一旦過度,都能上癮。事實上,任何一種行為一旦過度,累積到後來就會從量變到質變,最終發展成與吸毒極為相似的狀況。

心理學家研究了很多成癮心理的人後發現,無論可卡因、海洛因、酒精和尼古丁等化學藥物成癮,還是鍛煉、玩遊戲、上網、賭博等行為性的成癮,都有著一係列共同的典型特征,這些特征也同樣適用於很多過度行為。

(1)明確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害但卻無法自控這是成癮的核心特征,它主導了人們的生活,導致出強烈渴求和對一種習慣性全神貫注的投入。德國柏林沙裏特醫科大學行為成癮研究實驗室負責人格魯色·辛諾波利說:“如果一個人成癮了,那麼他成癮的行為管理著所有的行為,成癮行為排在所有其他的行為諸如飲食和睡眠之前。”

(2)耐受性隨著時間的增加,可以到達相同快感所需的藥物劑量越來越大,這種特征也開始在行為成癮中有所記錄。例如,有心理學家測量了賭博者的心率,發現那些投幣賭博機器的玩家玩的就是脈搏加快的那種感覺,這和吸毒的快感很相像。新手或者沒有經驗的玩家,在玩的過程中心率始終保持很快。但是對於經常玩的賭博者,心率加快隻是瞬時現象,要保持這種興奮的效應,賭徒就不得不加快加長賭博的時間並冒更大的風險增加籌碼。

(3)戒斷反應這是成癮的一個最惱人和最肯定的特征。例如,對於成癮的吸毒者和賭博者,當毒癮和賭癮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會出現情緒波動、脾氣暴躁、惡心、胃腸痙攣、頭疼和出汗等症狀。

值得警惕的是,成癮並非隻是某些人的專利,人人都有可能成為“成癮”心理的受害者,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行為上癮現象會表現得日趨嚴重。因此,如何預防和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

預防行為成癮的關鍵在於要妥善解決好潛在的情緒問題。例如,很多孩子都是在不開心的時候投入電腦遊戲的懷抱,並逐漸發展到對電腦遊戲上癮的。如果你不想淪為上癮心理的受害者,那麼就要努力學習應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壓力。

如果成癮心理已經發展到極為嚴重的地步,就要接受必要的藥物治療手段,像酗酒者或吸毒者那樣,以達到戒除的目的。因為無論何種上癮現象,其基本機製歸根到底都是一樣的。

除了個人積極的預防和治療外,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整個社會也要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努力加強對各種容易造成人們行為成癮的刺激物的管理。例如,網吧對於極易染上行為成癮的青少年來說就是一個相當危險的誘惑,政府有必要加強限製未成人進網吧的管理。

成長加油站103:讓消極的想法流走有時候我們的頭腦中充斥著自己本身並不希望擁有的消極想法。

這些無盡的、頹廢的想法和憂愁竊取了我們寶貴的精力,讓我們在一天結束的時候感到心力交瘁,疲憊不堪。現在,我們就讓所有的消極想法都流走吧:

想象自己正在把所有的消極想法一一寫在紙片上。當已經積攢了足夠多的一堆時,在頭腦中,想象自己去最近的一條小河邊漫步。到達那裏時,把那些困擾自己的想法一個接一個的扔掉,對它們說再見。

看著那些令人煩擾的想法像飄零的落葉一般被小河帶走,然後消失在視野裏。

當感覺自己已經清空了頭腦中所有不必要的想法時,心情也舒暢了很多。

追星要謹防“心理成癮”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時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就人生發展階段的規律來說,這種現象本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有部分“追星族”對心中的偶像盲目崇拜,毫無節製地終日沉溺於對明星的關注和幻想之中,並由此而產生身心依賴現象,使自身生理、心理受到極大的損害,這就成了一種追星成癮的病態心理,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例如,有的青少年瘋狂追星,追到整容、下跪、裸身、強抱,甚至發展到自殺。有媒體曾報道,蘭州楊麗娟一家瘋狂追星,不惜傾家蕩產,賣屋、賣地及借貸,其父竟於2007年投海自殺。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偶像崇拜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接受其價值,並將其內化的過程。我們喜歡某個偶像人物時,可以日夜去讀他的書,聽他的歌,談他的球,看他的電影。所以說,偶像崇拜既是一個事實,又是一種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