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聰明人懂得用積極的思維方式來對事物做出反應,在他們的眼裏,沒有什麼是值得生氣的。這樣,他們不僅是在控製憤怒,而是在消除憤怒產生的基礎。如果你能堅持下去,養成自己新的積極的思維方式的話,你將會發現自己越來越難發怒。這時,你也會享受到平靜、快樂的生活。
成長加油站89:建立情緒日誌控製情緒每天堅持記情緒日誌,日誌上要記錄下你今天發脾氣的時間、地點、原因和爆發的激烈程度。為了便於記錄,你可以為自己製定一個評分機製,從1到10代表發脾氣的不同程度。“1”表示有一點生氣,“10”則表示你已經暴跳如雷。另外還要記錄上你發脾氣持續的時間,持續的時間越長,你的生活受影響的程度越深。
記日誌的關鍵在於,你可以時時刻刻關注自己的行為習慣,意識到自己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控製多疑的心理古代寓言中有個“疑人偷斧”的故事:
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個孩子。他看那個孩子走路的姿勢,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他觀察那個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他聽那個孩子說話的語氣,更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總之,在他的眼睛裏,那個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偷斧子的。
過了幾天,他在刨土坑的時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來是他自己遺忘在土坑裏了。從此以後,他再看鄰居家那個孩子,一舉一動絲毫也不像偷過斧子的樣子了。
多疑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後把許多毫無聯係的現象通過所謂的“合理想象”拉扯在一起,來證明自己看法的正確性。為了能“自圓其說”,他們甚至還能無中生有地製造出一些現象。上麵說的這個故事就是多疑心理的典型事例:丟斧子的農夫先從假想目標開始,逐漸強化自己的猜測,最終找出一些無中生有的論據來證實自己的假想目標。
一般來說,多疑的人都表現出感覺敏銳,也就是俗話說的敏感。適度的敏感是正常的。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自我意識強烈,熱衷關注自我,對外界的刺激感覺靈敏,這隻是個具有普遍性的性格特點。它有助於自我保護,防禦傷害。可是過度敏感,就屬於一種不良個性。
例如,有些孩子在看到有另外兩個人竊竊私語時,就覺得是在議論自己;當有點頭疼腦熱的小毛病時,就覺得自己得了什麼大病;當班主任在班會上批評某件事時,就認為教師在針對自己說;當和某個朋友相遇時,他剛好沒和自己打招呼,就懷疑他對自己有意見。
一旦有了這種多疑的心理,常常造成個人情緒緊張,整日提心吊膽,長期下去就會影響人際交往,與同學、朋友產生衝突,從而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
事實上,很多猜疑心理產生的想法其實是很可笑的,隻是由於先入為主的自我暗示心理作怪,猜疑者卻會覺得事情順理成章。所以,我們在對別人產生猜疑時,應提醒自己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實事求是地分析產生猜疑的原因,切不可無中生有。牢記“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古訓,必要時請一些自己信得過的人幫助分析,以消除一些荒唐可笑的胡亂猜疑。
增強自信心也是控製多疑的好方法。多疑的人普遍缺乏自信,特別在乎別人的評價,生怕被人瞧不起,以至於總是覺得別人在議論自己的缺點或不足,總是懷疑別人在做有損自己名譽或不利於自己的事情。其實,人們都在為工作、生活忙碌,哪有那麼多時間來議論你?即使別人議論自己也不必介意,“誰人背後無人論,誰人背後不論人”,何況別人的評價未必是惡意的,也未必正確,整天按照別人的議論去生活,還有什麼樂趣?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及時有效地、開誠布公地溝通是消除多疑心理的捷徑。多疑者往往不願把心中疑惑的事情說出來。其實,越藏在心底越生疑,陷入“山重水複疑無路”之境,把猜疑緊鎖心中,這樣隻會加深矛盾,惡化相互的感情。如果將心事向親朋好友和盤托出,開誠布公地進行交談,溝通了信息,澄清了事實的真相,霎時就會感到自己的猜疑是多麼的荒唐可笑,心境也豁然開朗,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成長加油站90:測試你是個多疑的人嗎?
自我診斷:
(1)得分低於5分:你對他人很少有戒心。你很樂觀,也不敏感。
(2)得分為6~10分:你保持著適度的信任,不輕信,也不多疑。
(3)得分在11~20分之間:你有些多疑。
(4)得分高於21分:你太多疑了,這使你活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