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急不可耐、經不起誘惑的孩子,在成年後更容易有固執、優柔寡斷和壓抑等個性表現。他們在遇到挫折時心煩意亂,往往把自己想得很差勁或一文不值。遇到壓力往往退縮不前,逃避挑戰。
這個實驗很好地表明:控製衝動、延遲滿足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它甚至比智商更重要。我們可以看到,在生活中,那些事業有成的人,總是能夠把一個個小的欲望累積起來,成為不斷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再看看那些一時衝動犯罪的人,常常是由於不能克製自己一時的欲望,而做出了害人害己的行為。
成長加油站88:駕馭情感的幾種方法(1)理智。與人發生爭執時,倘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也就可以心平氣和了。
(2)轉移。當火氣上湧時,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緒得到緩解。在餘怒未消時,可以用看電影、聽音樂、下棋、打球、散步等正當而有意義的活動,使緊張情緒鬆弛下來。
(3)幽默。一個得體的幽默往往可以使一個本來緊張的情況變得比較輕鬆,也可以使一個窘迫的場麵在笑語中消逝,使憤怒、不安的情緒得以緩解。幽默不是庸俗的玩笑,更不是隨便拿別人開心,而是以機智的頭腦、淵博的學識,巧妙詼諧地揭露事物的不合理成分,既一語破的,又使人容易接受。
(4)升華。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一味地生氣,或頹唐絕望,都是無濟於事的,做出違反法製的報複行動更是下策,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將挫折變成動力,把失敗引向更崇高的目標。不少文學家、藝術家的小說、詩歌、繪畫、音樂作品等,就是遭受挫折後升華的產物。例如,歌德年輕時曾遭受失戀的痛苦,幾次想自殺,但他終於抑製了這種輕率的行為,把自己破滅的愛情作為素材,寫出了震撼歐洲的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
控製憤怒的情緒據說,在古代,由於熊的力氣非常大,很難將其殺死。而如果想要殺熊,就要采取智取的辦法,一般會在一碗蜂蜜的上方吊一根沉重的木頭。這樣一來,熊想要吃到蜂蜜時,必須先推開木頭才可以,而推開的木頭又會蕩回來撞擊熊。脾氣暴躁的熊會很生氣,於是更加用力地推開木頭,而木頭也更猛烈地撞擊它。就這樣循環重複,直到木頭把熊撞死為止。
不要嘲笑熊的愚蠢,當人們選擇憤怒和以怨報怨時,其實就是在做著和熊相同的事情。憤怒是一種錯誤的心態,它會控製你的理智,讓你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它是一種消極的心態,除了讓情況變得更糟,沒有一點益處。
現代社會人們的精神日益緊張,心理負荷也不斷增加,人們變得脆弱易怒。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常常因自己的情緒而忽略了孩子的需要,日積月累,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會出現許多衝突。因此,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往往缺少和別人交往的能力,孩子也會形成和父母相同的性格和脾氣,也容易發怒。
憤怒對人的身心有百害而無一利。經常生氣的感覺非常不舒服,而且還含有危險性,它除了會損害你的健康外,還可能導致你對別人粗暴,甚至引發你的暴力行為。如果出現嚴重後果的話,你還會接受法律上的懲罰。
沒有人願意終日憤怒,脾氣暴躁的人也在尋找辦法改掉自己愛生氣的毛病。但是,很多人經過努力卻未見成效,隻好無可奈何地任由憤怒把自己和他人燒得體無完膚。但事實上,憤怒是完全可以控製的,隻是你采取的方法不正確而已。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憤怒。憤怒總是有原因和針對性的,隻不過,這個原因在易怒者眼裏是不可忍受的導火索,但在另一些人眼中卻認為不必或不屑為之動氣。不能生氣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氣的人才是聰明人。一個聰明的人會學會控製情緒,避免使自己陷入憤怒的沼澤中去。
很多時候,憤怒情緒大多是由於溝通不暢而造成的。同學之間、朋友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都應該盡量多創造機會,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也給對方表達意見的機會,這樣才能使雙方更加了解彼此。當發現自己要憤怒的時候,應盡量控製好情緒,最好是暫時離開,讓自己冷靜冷靜,冷靜後再處理問題。否則憤怒的情緒會衝壞我們的頭腦,使我們失去理智。
如果發現自己實在要忍不住對他人大喊大叫的時候,應該強迫自己:停下來心中默數十下,或者閉上眼睛放鬆片刻。你可以深呼吸幾次,如果需要的話,可以裝作自己在打哈欠。一旦那種亢奮的情緒被打斷,人就會清醒多了。
控製憤怒不是壓抑自己的怒氣,而是學會以新的方式思考,不要產生憤怒。那種壓抑自己怒氣的方法,雖然避免了生氣時與人發生衝突,但是怒氣並沒有消失,當它積攢到一定程度時,終會因無法控製自己而爆發,這會讓你付出更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