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裏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裏如往日一樣還是落葉滿地。老和尚走了過來,意味深長地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啊!”
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地活在今天,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我們不要去想早一步解決掉明天的煩惱。明天如果有煩惱,今天是無法解決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再說吧!
古羅馬詩人賀瑞斯寫過一首《把握住獨立的今天》的小詩。詩人這樣寫道:
這個人很快樂,也隻有他能快樂,因為他能把今天,稱之為自己的一天;他在今天裏感到安全,他心中十分坦然:
“不管明天會怎樣糟,我已經過了今天。”
詩人在這首詩中告訴我們,隻要把握住獨立的今天,就能獲得快樂。事實上,我們心靈上的很多困擾,主要來自對昨天的某些遺憾,或是心係於明天可能會出現的麻煩。其實,昨天之所以有遺憾,是因為當昨天是今天時,你沒有牢牢抓住;今天正是昨日的明天,今天沒有什麼異樣,可知明天也會安然。
加拿大的著名醫生奧斯勒,把生活比作有防水隔艙的現代郵輪,而我們每個人就是自己這條輪船的船長,都有權把各個艙門完全關閉。
奧斯勒說:“我所主張的是你要學習控製你的生活機器,生活在一個獨立的今天之中,確保航行的安全。在你生活的每個階段中,按一個按鈕,並且傾聽你確實已經用鐵門把過去——逝去的昨天——關在身後;你再按一個按鈕,用鐵門把未來——還沒有來臨的明天——給遮斷。關閉掉過去!把死的過去埋葬掉,關閉掉那引導著傻瓜走向死亡的昨天,把未來也像過去一樣關閉得緊嚴。憂慮未來就是今天精力的浪費,精神的壓力,神經的疲累,追隨者為未來而憂慮著跌入深淵。把前麵的和後麵的大艙門都關閉得緊緊的,培養生活在‘一個獨立的今天’中的習慣。”
這個比喻十分精當。的確,你今天聽課時,仍在為昨天的一次考試失敗而焦慮,那麼今天的課你也沒有聽好,又將成為明天的遺憾;你完成今天的作業時,卻焦慮著明天的數學競賽,那麼明天令人擔憂的局麵可能真的會出現。
對於昨天,我們可以反思,但不必遺憾;對於明天,我們應該仔細地計劃和準備,但卻不必為此而焦慮。
我們要好好為今天活著!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事,而是做手邊清楚的事。為明日做準備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和熱忱,把今天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抓住今天是你能應付未來的唯一選擇。
成長加油站87:時間管理記錄下一周中參加的各種活動所占用的時間,包括睡覺、學習、娛樂、身體鍛煉等。一周結束後,根據每項活動所投入時間的多少,按照百分比分配在下麵這張時間餡餅圖中。完成時間餡餅圖的繪製後,思考以下問題:你是否將自己的時間分配得合理?如果不合理,該做哪些改變?
接下來,對時間餡餅圖中的各項活動進行分類,把餡餅圖中的每項活動列入下麵這張表中。如果時間餡餅圖中的大部分活動都集中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這兩塊上,那麼你可能會令自己的目標變得遙遙無期,因此要對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適當的調整。要使自己的活動安排盡量往“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靠。
(五)延遲滿足:克製是成功的前提
心理學上有一個“延遲滿足”的概念。它是指一種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甘願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出來的自製能力。
“延遲滿足”是一種心理成熟的表現,用我們平常的話說就是“忍耐力”: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克製自己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一次“成長跟蹤實驗”
為了研究控製欲望與成功的關係,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米切爾和他的實驗人員曾做過一個經典的“成長跟蹤實驗”。
沃爾特·米切爾選擇了一所幼兒園,並在幼兒園選出十幾個4歲兒童,將他們帶到一間空房裏。沃爾特給每個孩子都發了一粒包裝精美的糖果,並告訴他們:“糖果屬於你,你可以隨時吃掉;但如果能堅持到我回來再吃,就會得到兩粒同樣的糖果。”說完,他就離開了。
有的孩子抵製不住糖果的誘惑,剝掉糖紙,吃掉了糖果。接著更多的孩子吃掉了自己的糖果。到最後,有一半的孩子克製自己。40分鍾後,沃爾特回到房間,給那些能克製自己的孩子分發了獎勵。
沃爾特和他的實驗人員把這個實驗一直繼續下去,他們對接受實驗的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數學、語文的成績要比那些沒有延遲滿足的學生平均高出20分;參加工作後,他們也很少在困難麵前低頭,總能走出困境並獲得成功。他們能夠更好的應付挫折和壓力,具有責任心和自信心,也更容易贏得他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