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同光四傑——李敢(1 / 2)

楚延平九年,太祖入宮。楚英宗惜其才,招之。延平十二年,神宗薨,英宗即位,定閹亂,太祖與之名震。楚同光三十八年秋,三族亂楚,太祖領白虎而抗羌笛,三年而絕,西垂安矣!

——《史記●唐太祖本紀》最終完成驅除韃虜的,同樣是四傑之一。李敢,那個十六歲便被嶽維忠發現了帝王光芒的少年,最終彌補了武天覺所犯下的滔天錯誤。

李敢出身行伍之家,楚太祖立國洛陽,為防止外敵入侵,建立五大軍團。除了拱衛京畿的禁軍便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軍團。

李家為前朝將門,楚太祖起兵後投靠楚軍,戰功赫赫,後其家主李靖封唐國公,守青龍軍團。百年後奪嫡之亂,李家支持楊第而保全,沿襲封號。

楊第為防止四大公爵造反,行軍權輪換。四大公爵輪換軍團,李家便離開太原進入長安,執掌白虎軍團。

至神宗時期,白虎軍團成為戰鬥力僅次於禁軍的第二大軍團,又因李家在西北對羌笛行使懷柔之策,便有朝中大臣擔心李家做大,而上奏調任李家離開西北。

此時的楊連赫已不理朝政,李家多次派人京城打點閹黨得以保住李家在西北的勢力。

東林黨覆滅後,李家開始計劃從西北走向洛陽。李敢和李萬年最終在太監的幫襯下走入皇城,執掌禁軍。

十六歲的李敢在皇家歡迎自己的晚宴上第一次感受到了作為一個皇族的好處,作為貴族的李家相比於皇家,簡直是沒有見過世麵的土包子。在這裏,一切都比寒冷的西北邊陲要看起來更美好。

年少的李敢當然不會隻看到美好的一麵,他見到了不理政事的皇帝和那些囂張跋扈的太監,他知道,他楚國在他的有生之年,很可能走向末路。

他還看到了一個和自己年紀相仿的人,那個人就端坐在太子身後,用饒有興致的眼光看著自己。他不知道那個人是誰,卻對那個人產生了深深的恐懼,那人的目光好想看穿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內心,那顆不臣之心。

他坐立不安了,可生長在行伍世家的李敢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適,他盡量回避對方的目光,又好奇的想要知道對方到底在看什麼。

終於,在太監的引薦下他被介紹給太子認識,他看到了太監在介紹太子和隨從時不屑的笑容,那個笨笨的太子並沒有隱藏住內心對太監的厭惡情緒,隻有身後被喚作“嶽公子”的人用笑意看著自己。

很快,重新落座的他看到那個嶽公子對太子耳語了幾句,太子思索一會便帶著笑意看向自己。李敢自己大量自己的全身,他不知道自己的穿著裝扮有什麼問題,是不是哪個佩飾太土讓這些京城人笑話自己。

宴會進行的表麵上十分順利,太子叫李敢坐在了他身邊與之暢飲,那個嶽公子則依然坐在太子身後對李敢微笑著。

李敢對皇宮的期待變成了一種恐懼,讓他恐懼的不是滿席的王公貴族,而是那個隻有十八歲的嶽公子。

“你為什麼一直看著我。”李敢終於找到機會問個究竟。

“因為你是太子需要的人。”嶽維忠的一句話讓李敢徹底摸不到頭腦了。

他們沒在交流,他知道,他還找他的。

果然,一道聖旨讓李敢成為了太子伴讀,他知道一定是那個人在其中做了什麼!

“你來了。”在與太子簡單的溝通了幾句之後,那個人隻說了這三個字。

李敢隻是點頭示意。此時的他,內心是焦慮的,因為太子在熱情的擁抱時,將一封信塞入他的懷裏。

李敢在太監們嚴厲的監控下回到了父親身邊,那封信被父子而共同開啟。

“李將軍敬啟:李將軍之威名,吾早已獲悉,前日得見將軍,心中不甚喜悅。然今日朝堂,黨同伐異,閹、後禍國,楚危矣。吾身為太子,卻陷於囹圄,有心而力不殆。吾深知,李家一門世代忠烈,將軍忠國,今朋黨亂綱,將軍必以身衛國,吾然不可為。莫不如先生假意許之於閹黨,他日共商朝計,可乎?公子敢,我甚喜之,便伴之於我。李家之恩,吾必不忘。

太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