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上書,為防止夏家有二心,希望由其心腹太監童安前往玄武軍前線督軍,楊木鑾采納其建議。嶽維忠和我祖父帶領部分官員拚死進諫不可,楊木鑾不以理會,兵部侍郎張憲以死進諫,撞柱而亡。
一個月後,童安貪汙軍餉被夏普發現,誰料童安反咬一口臨陣換帥親自指揮戰鬥。五萬玄武軍在晉中平原被沁察汗國騎兵衝擊的潰不成軍,夏普殺掉童安後率領七子及青龍軍殘軍阻止沁察鐵騎,苦戰十日全軍覆沒,夏普及其七子全部戰死,夏普之妻聽聞後率領全家老小自殺殉國,楚國開國四大軍團之一的玄武軍團從曆史長河中徹底抹去。
嶽維忠聽聞消息後立刻進宮麵聖,希望抽調白虎、青龍兩大軍團兵力抵擋沁察鐵騎。
國舅秦守權進獻讒言,認為沁察汗國無非是南下劫掠,劫掠晉中後便會自行回到大漠,無需擔憂,並請旨意讓其侄子禁軍守衛秦桓抽調部分禁衛軍北上議和。
兩方勢力唇槍舌戰,最終楊木鑾統一修書給兩大軍團在抵禦金、羌兩族後率兵回援,由秦全帶領一小部分禁軍保護我祖父前往議和。
嶽維忠再三懇請不可抽調禁軍,未被采納。嶽維忠立刻修書駐守南方的朱雀軍團北上馳援,準備迎接朝廷南下避禍。
沁察汗國並未劫掠晉中,在我祖父的走到半路時便已直接南下劍指洛陽城。
兩個月後,沁察汗國包圍楚都洛陽城。
楊木鑾再次相信了秦守權的建議,親自指揮防守以鼓舞士氣。
楊木鑾為避免洛陽城受到迫害,宣布帶領義軍出城迎敵。
嶽維忠跪求楊木鑾,沁察汗國以騎兵為主,工城並非強項,隻要穩守待援即可化解危機,出城隻會消滅洛陽最後的有生力量。
楊木鑾再次摒棄了嶽維忠的建議,指揮禁軍出城。一天,沁察汗國隻用了一天便解決了禁軍主力,慌亂中率兵回逃的禁軍統帥秦桓竟然忘記命令關閉城門。
慘劇發生了,一路上強忍沒有燒殺劫掠的沁察蠻子終於在抵達這次的目的地後露出本性。他們完全忘記了國師交代的不可擾民,開始了對洛陽長達三天燒殺劫掠。千年古城,大楚國三百年的國都變成了一個巨大的修羅場。
聽到城破的消息,楊木鑾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我,在宮中舉劍自刎。這個勤勉卻昏庸至極的皇帝終於為了他的嫉妒和剛愎自用付出了最為慘痛的代價。
參與守城的嶽維忠知道一切已於事無補,立刻趕到皇宮,要求百官收拾東西準備突圍。嶽維忠重新整頓了皇宮中殘留的禁軍,保護滿朝文武與皇親國戚殺出重圍,向南逃去。
在半個月的奔襲之後,終於在長江口岸遇到趕來接應的朱雀軍團,朱雀軍團麵對追趕上來的沁察騎兵,利用長江水係的優勢打破對手,保護殘軍渡江。
在嶽維忠的指揮下,殘軍抵達南京城。已經五十九歲的嶽維忠在南京擁立太子楊濤登基,改陪都南京為都城。
嶽維忠,在時隔三十八年後再度拯救了危難中的楚國,雖然失去了半壁江山,卻讓皇族正統與文臣武將得以保留。隨後的八年裏,他勵精圖治帶領新朝廷修養聲息,*練荊州水軍建立荊襄防線,大楚國的新政權得以保全。
嶽維忠,他兩次拯救楚國於危難之間,在位期間盡量做到了讓百姓安居樂業,他是當之無愧的大楚後百年第一賢相。
如果當時的皇帝不是楊木鑾的那樣的庸君,哪怕是楊連赫這樣的甩手掌櫃,嶽維忠所打理的天下也不至於廝吧。可曆史,沒有如果。
嶽維忠是一個懂得實事的忠魂。可在他這一生中,總要有一個名字於他相對,我要說的是一位梟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