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把這個故事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期待效應”。意思是對某事物抱以相應的期望,該事物最後就會達到這一期望。
媽媽在生活中其實無時無刻不在扮演著皮格馬利翁的角色,她們對孩子報以各種各樣的期望,並在生活中給予不同的暗示。但不是所有的媽媽都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這種不相信的暗示也同樣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非凡的人,關鍵是孩子對自己有沒有信心。
被人們稱為“全球第一CEO”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首席執行宮傑克·韋爾奇曾有句名言:“所有的管理都是圍繞‘自信’展開的。”憑著這種自信,在擔任通用電氣公司首席執行官的20年中,韋爾奇顯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韋爾奇的自信,與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韋爾奇的母親對兒子的關心主要體現在培養他的自信心。因為她懂得,有自信,然後才能有一切。
韋爾奇從小就患有口吃症。說話口齒不清,因此經常鬧笑話。韋爾奇的母親想方設法將兒子這個缺陷轉變為一種激勵。她常對韋爾奇說:“這是因為你太聰明,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舌頭可以跟得上你這樣聰明的腦袋。”於是從小到大,韋爾奇從未對自己的口吃有過絲毫的憂慮。因為他從心底相信母親的話:他的大腦比別人的舌頭轉得快。在母親的鼓勵下,口吃的毛病並沒有阻礙韋爾奇學業與事業的發展。而且注意到他這個弱點的人大都對他產生了某種敬意,因為他競能克服這個缺陷,在商界出類拔萃。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部總裁邁克爾就對韋爾奇十敬佩,他甚至開玩笑說:“傑克真有力量,真有效率,我恨不得自己也口吃。”
韋爾奇的個子不高,卻從小酷愛體育運動。讀小學的時候,他想報名參加校籃球隊,當他把這想法告訴母親時,母親便鼓勵他說:“你想做什麼就盡管去做好了,你一定會成功的!”於是,韋爾奇參加了籃球隊。當時,他的個頭幾乎隻有其他隊員的3/4。然而,由於充滿自信,韋爾奇對此始終都沒有絲毫的覺察,以至幾10年後,當他翻看自己青少年時代在運動隊與其他隊友的合影時,才驚奇地發現自己幾乎一直是整個球隊中最瘦小的一個。
青少年時代在學校運動隊的經曆對韋爾奇的成長很重要。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是在球場上培訓出來的。他說:“我們所經曆的一切都會成為我們信心建立的基石。”在整個學生時代,韋爾奇的母親都始終是他最熱情的啦啦隊長。所有親戚、朋友和鄰居幾乎都聽過一個韋爾奇母親告訴他們的關於她兒子的故事,而且在每一個故事的結尾,她都會說,她為自己的兒子感到驕傲。
在肯定兒子的同時,母親還告訴韋爾奇,人生是一次沒有終點的奮鬥曆程,你要充滿自信,但無須對成敗過於在意。韋爾奇在這樣的教育下,拋棄了許多不利的條件,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非凡的人,一個孩子能不能成為天才,關鍵是孩子對自己有沒有信心。自信並非與生俱來,必須由家長對孩子從小加以正確引導,多肯定和鼓勵孩子,使孩子逐漸學會相信自己。韋爾奇的母親正是著力培養韋爾奇的自信,才能讓他逐步改善自己的不足,擁有高度的自信,從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可見,肯定、鼓勵能給孩子帶來自信,而否定會無形中壓抑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媽媽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當孩子取得一點兒小成績時,就應該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以促使孩子積極向上。如果媽媽總是對孩子的努力和成績視而不見,不給予任何正麵反饋,孩子就會放棄努力,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