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愛孩子,先要了解孩子(2)(2 / 3)

盡管今天的聯絡方式越來越方便,但人們的孤獨感卻比以往任何時期都強烈。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都需要傾聽,孩子也不例外,或者說孩子對傾聽的需求更強烈。

誠然,大多數家長都在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幸福舒適的生活環境。但這個環境中的物質過剩,精神卻極其缺乏。孩子過得並不快樂,畢竟,幸福感並不決定於物質的多寡。

心靈的快樂比物質上的需求更讓孩子們渴望。成長中的煩惱多如牛毛,孩子需要理解、需要關注、需要交流、需要有個可以隨時傾訴的對象,為他提供一個發泄出口,為他搬走心中煩惱堆成的巨石。

可實際情況是,孩子往往找不到人可以傾訴。有些事無法和同學說,因為有些煩惱是和同學一樣的,兩個孩子在一起不會想出更好的解決辦法;也不能和朋友講,因為有些煩惱就是因朋友而產生的;更不可以和老師說,因為學生和老師很難站在一個立場上看問題。最好的傾訴對象就是父母,尤其是脾氣好、有耐心的媽媽。但媽媽每天似乎不是上班就是忙於家務,剩下一點時間就是督促孩子學習,根本沒工夫聽孩子訴說煩惱。

這種對感情的忽視,妨礙了孩子心靈的成長,直接導致了某些悲劇的發生。而家長、老師不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情感疏忽,反而責怪孩子不懂事,逆反心理太強,進而和孩子發生激烈的矛盾衝突,結果不僅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還影響了親情、師生關係。

媽媽們,你們知道孩子的心中有多麼渴望傾聽嗎?

前一段時間,全國很多中小學中廣泛流行一本叫《死亡筆記》的漫畫,很多學生手中都持有一個所謂的“死亡筆記本”。你們一定不知道這個古怪的筆記本是幹什麼用的。那麼翻開看看吧,上麵記載的東西會讓你們失聲尖叫的!

這些筆記本裏設計了很多“詛咒”的東西,上麵記錄著孩子的“心願”。如,“我希望×××在明天的考試中不及格”,或者“××今天嘲笑我,他憑什麼嘲笑我?這個該死的家夥,我希望他在今天下午放學後5點40分被汽車撞死”等等。

多麼可怕的詛咒!翻開孩子的筆記本,可以看到處處記滿了類似的“某人在某時某分以某種方式死掉,或在某種環境下受某種懲罰”的詛咒。

你無法想象,這些天真的麵孔下竟然掩藏著這樣可怕的想法,他們是如何用自己那稚嫩的小手記下那一行行可怖的咒語的。

難道這些孩子的靈魂本身就是如此醜陋,如此惡毒的嗎?

不,決不是。教育專家分析認為:從少年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的特點來看,這是一種心理煩悶的宣泄。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比較大。不僅要在學校進行各種科目的學習,回到家,還要去參加家長強迫的各種所謂的“課外的活動”,所以他們的壓力非常大。而且孩子又很少有時間跟家長、跟學校或者跟社會上的其他人傾訴。孩子心裏憋著一口“氣”,他需要宣泄。需要宣泄怎麼辦?正好有這種“死亡筆記本”。從商業角度說,它正好適應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記錄下這些東西後,就感覺到一種宣泄的快感。

媽媽們,放下手中的家務,放下你正要去做的要緊事吧,快和孩子一起談談心,說說話,還有什麼能比為孩子排解煩惱,提供心靈營養更要緊的呢?愛孩子,就要傾聽孩子。別忘記鼓勵孩子

在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叫皮格馬利翁的塞浦路斯國王。他非常擅長雕刻。他覺得凡間所有的女子都不夠美麗,不夠完美。於是,就用自己的神奇技藝雕刻了一座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繼日的工作中,皮格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熱情都花費在雕像上,而這座雕像也堪稱無與倫比得完美。當雕像雕刻完畢時,皮格馬利翁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座雕像。他為她起名加拉泰亞,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並堅信雕像少女可以變成活人,成為自己真正的妻子。最後雕像真的活了,並和他結為夫妻。原來,是愛神阿芙洛狄忒被皮格馬利翁打動,賜予了雕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