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生活中,媽媽不僅要做孩子的好朋友,好玩伴,更要支持孩子走出家門交朋友,並為孩子的交際提供積極有益的幫助和指引。蹲下看孩子的世界
聖誕節晚上,一位母親帶著五歲的女兒去參加聖誕派對。五彩繽紛、燈光閃耀的房間裏掛滿了可愛的小飾物,糕點、糖果、火腿、烤火雞、香檳等各種各樣的美食擺滿了餐桌,高大、茂盛的聖誕樹上掛滿了誘人的禮物……母親興高采烈地和朋友們打著招呼,領女兒在晚會的各個角落之間穿梭。她以為這些美麗的東西和新奇、友好的氛圍會讓女兒很開心,但事實上女兒一直很不高興,甚至幾番哭了起來。她耐心地哄女兒,並讓她做一些諸如和大家問好、自己吃點兒東西一類的事情,但女兒什麼都不照做,甚至最後耍賴一樣坐到地上,鞋子也甩掉了。
她氣憤地把女兒從地上拖起來,嚴厲地訓斥了一番,然後蹲下來給小女孩穿鞋子。就在她蹲下來的那一刹那,她驚呆了:她的眼前晃動著的全是巨大的臀部和粗壯的大腿,而自己剛才所看到的笑臉、美食和鮮花完全被這些無聊的巨大物品所遮擋。
她明白了女兒為什麼會不高興,她蹲下來的高度正是女兒的身高,而在這個高度所看到的世界,不僅是毫無關感和趣味的,甚至是麵目可憎的。
她馬上抱起孩子想離開這個派對,可就在此時,原本哭鬧的小女孩突然不哭了,並且指著遠處笑了起來。媽媽順著孩子的手看過去,噢,原來聖誕樹上掛著一個可愛的玩具!
小女孩此時才剛剛被新奇、有趣的聖誕晚會所吸引。於是,媽媽就一直抱著她,直到晚會結束。小女孩度過了一個非常美好的聖誕夜晚!
以往,我們在提到和孩子保持平等時,往往指的都是心理上的平等。而這個故事提出了一個新的視角——高度的平等。讓孩子和我們同處一個高度時,他們才能發現、感受和我們同樣的樂趣。同樣,當我們和孩子同處一個高度時,才能真正明白孩子的心中所想,眼中所見。
當跟孩子講話時,一定要蹲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視平線上,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海灘上,一位女士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全神貫注地堆沙子。他一會兒對著沙子說話,一會兒拍手哈哈笑。女士很好奇地走了過去,想看看那堆沙子有什麼有趣的地方。小男孩看到有人走了過來,連忙高興地跑過來拉著女士的手說:“阿姨,你看,這是我建造的,好不好?”
女士仔細地看了又看,可她的眼前除了一個又一個大小不一的沙子堆,什麼也沒看出來。她很不好意思地說:“你能告訴阿姨你建造的是什麼嗎?”
小男孩拉著她蹲了下來:“你看,這裏是高山,這裏是隧道,這裏是長城,這裏是我居住的城市,這裏是爺爺家,這裏是爺爺家門前的小河,河裏有好多好多的小蝦……”
隨著孩子繪聲繪色的解說,蹲下來的女士仿佛真的看到了孩子眼中的美麗山川,以及河裏快樂遊動的小蝦。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隔著時間的距離,也隔著空間的距離。我們要穿越那幾十年,回到兒童時代,也要壓縮那幾十厘米的高度,和孩子觀看同樣的世界。蹲下來,無疑是實現媽媽與孩子之間平等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
據說在日本東京街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廣場上擺出自己的招牌,上麵寫著“我聽你說”。這些人並非是以此謀生的,而僅僅是為了給人提供一個宣泄的渠道,幫助孤獨苦悶的都市人進行自我調節。
最初是一個化名“校方”的29歲的年輕人這樣做的。他的正式職業是一名教師,他的願望是當一名優秀的喜劇演員。但是後來,他在台上發現,台下的觀眾似乎更喜歡向他說心裏話,而不是聽他說俏皮話。於是,他在廣場上擺出自己的小招牌,上麵寫著“我聽你說”,免費聽人們訴說。三年時間裏,他為12000多人提供過傾聽服務,平均每周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