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就是最好的課堂
學校隻是媽媽的助手
孩子是媽媽的一麵鏡子
媽媽的思想影響孩子的命運
學校從來都不是教育的誕生地,更不是教育的主導者——隻有家庭才是!老師從來都不能負責孩子的全部教育,更不能掌舵孩子的成長航行——隻有媽媽才能!是媽媽從孩子一出生就穩穩地把著舵,將孩子帶入浩瀚的生命之海。家庭就是最好的課堂
什麼樣的學校是最好的學校?哪裏的課堂是最好的課堂?
這兩個問題似乎不可能有明確的統一答案,因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特點,怎麼可能有適合所有學生的最佳課堂呢?
日本兒童文學家黑柳徹子曾經在她的那部世界聞名的作品《窗邊的小豆豆》裏開篇便描述了作為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小豆豆為什麼被學校開除的經過:
事情就發生在上個星期。媽媽被小豆豆的班主任老師叫去,聽到老師明確地對她說:“有府上的小姐在,整個班裏都不得安寧。請您把她帶到別的學校去吧!”
年輕漂亮的女教師又歎息著重複了一句:“實在是沒辦法呀!”
媽媽吃了一驚,心想:“究竟出了什麼事?這孩子都幹了些什麼,怎麼會把全班都攪得不得安寧呢?”
老師眨了眨彎彎的睫毛,一麵用手撫弄著燙得朝裏卷曲的短發,一麵解釋道:“起初,正上課的時候,她總要把課桌蓋開開關關地弄上上百遍。因此我就對她說:‘沒有事就不要老這樣開來關去的。,於是,府上的小姐就把筆記本、鉛筆盒、教科書統統塞進桌鬥裏,然後再一樣一樣地取出來。譬如聽寫的時候吧!府上的小姐首先把桌蓋打開,把筆記本拿出來。緊接著就‘叭噠’一聲飛快地把桌蓋蓋上。接著又馬上打開,把頭鑽進去,從鉛筆盒裏拿出寫‘a’字的鉛筆,再急忙關上,然後動筆寫‘a’字。然而,她沒寫好,或者寫錯了,於是又把桌蓋打開,把頭鑽進去取出橡皮,再關上桌蓋,馬上匆匆忙忙地用橡皮去擦,接著又以驚人的速度打開桌蓋把橡皮放進去,再蓋好桌蓋。可是,她又馬上打開了。我一看,原來隻寫了一個‘a’字,就把所有的文具一件一件地收進桌鬥裏去了。先收鉛筆,關上,再打開,再把筆記本放進去……就這樣折騰來折騰去。而且當寫第二個字母‘i’字時,又是從筆記本開始,鉛筆,橡皮……每當這時候,眼前就是開書桌,關書桌,令人眼花繚亂。可她畢竟還是有事時才這樣做的,我也不好說不允許。不過……”
另外,作者還描述了其他一些小豆豆在上課時所做的荒唐行為,比如:站在窗口喊化妝廣告宣傳員過來表演、和窗戶邊的燕子說話、把圖畫畫滿課桌……因此小豆豆的媽媽不得不帶著她離開這所學校,去尋找一所“既能理解這孩子的性格,又能教育她和小朋友們一道學習下去”的學校。最後,小豆豆找到了一所奇異的、有趣的學校——巴學園,這個學校不僅能理解小豆豆的調皮個性,而且還能讓她得到快樂的成長。
作為讀者,我們會對小豆豆的行為忍俊不禁甚至捧腹大笑,可若從老師的立場來看這樣一個學生,還真是令人感到無比的頭疼。不是嗎?上課時間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做什麼,這樣的學生不僅自己無法學習,還嚴重妨礙了全班同學的學習。可是作為老師,該怎麼說她呢?畢竟她隻是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她的搗亂行為完全不是故意為難老師,僅僅是因為天真和好奇。
童話裏的小豆豆最終找到了她的完美學校,可是,當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無數個“小豆豆”被老師推出校門時,應該去哪裏接受最好的教育呢?
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貴族學校,期望封閉式管理能讓孩子更加專心學習;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軍事化管理學校,期望嚴格的製度能讓孩子更加聽話;還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特長學校、雙語學校等等各式各樣的學校,可結果並不是很理想。大多數孩子對學校並不是很喜歡,甚至個別孩子還抱怨、反感自己的學校,致使學習的熱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