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媽媽才是真正的教育專家(3 / 3)

但事實上,孩子雖然既開心又平等,但卻浪費了一些良好的教育時機,有時他們自己在遊戲中得到的知識和道理是不完整或不正確的,他們的年齡決定他們本身尚不能做自己的導師,還需要媽媽的指點和教導。

其實,無論是做朋友,還是做老師,媽媽都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人。熱愛孩子、教育孩子是媽媽的天職,媽媽應該把老師、朋友、母親這三種角色相融合,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忽視對心靈和情感的關愛,對孩子親切、平等的時候,不忘記教育的責任。

另外,媽媽不但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經常與他溝通,更要做孩子的榜樣。比如要讓孩子養成某種良好的習慣,媽媽就應該也擁有這一良好習慣。通常孩子潛意識裏的某些習慣就是向媽媽學的,所以媽媽更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媽媽的一生都在關注孩子的喜怒哀樂,把孩子的一點一滴都記掛在心頭。她不僅關心孩子的身體狀況、學習成績等,而且對孩子的心理、思想、品質、個性有足夠的了解,並能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意識地幫助孩子改掉缺點,引導孩子修身養性,做到自信自強、腳踏實地、發奮努力,走上健康而快樂的人生之旅。沒有比媽媽更專業的教育家

隨著早教觀念的不斷深入人心,很多年輕媽媽都聽取各種專家的意見,將孩子送進各式各樣的早教機構,接收五花八門的早教訓練。但事實表明,這些早教方式並未取得很好的成效。科學研究發現,不管是那些“小學化”式的超常教育,還是所謂的特長教育,既違背了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又脫離了孩子的天性和興趣,不僅難以收到成效,還可能為孩子長遠發展埋下隱患。

媽媽們不由得開始焦慮起來,一連串的疑問也隨之產生:究竟應不應該相信這些專家呢?什麼方法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到底該把孩子送給誰去教育?誰才是真正的教育專家呢?

正所謂當局者迷,其實這些問題並不難回答。

真正的教育專家不一定是擁有淵博學識、懂得很多育兒理論的人,但必須是最了解孩子、從心底深處愛孩子的人。常言說:“知子莫若母。”最了解孩子的人無疑是孩子的媽媽,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優點、哪些缺點、需要什麼;從心底深處愛孩子的人當然也是媽媽,試問這個世界上還有哪一種愛比母愛更深沉、更偉大?

所以,媽媽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人選,媽媽才是教育孩子最專業的專家!然而,有些媽媽可能因為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想把孩子送到別的地方去學習。其實,無論哪一家早教機構都不如家庭,無論哪一位早教專家都不如媽媽。孩子的家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媽媽就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就在媽媽心中!

所以,做媽媽的不該被外界的所謂專家、權威的理論所幹擾,而應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身上,根據孩子的表現,讓自己內心的母性直覺去幫助判斷。

當然,我們也不是說所有的理論全部都是錯誤的、沒用的。而是說媽媽們應該首先相信自己,然後去學習別人的理論以博采眾長,並堅持適合自己家庭和自己孩子的正確原則,努力、謹慎地確立起自己的教育方法。

正確的教育方法,是媽媽在對孩子的長期觀察和不斷理解的過程中確立起來的。換而言之,其實媽媽和孩子每時每刻交流共處的影響,就是給孩子提供了每一個環境細節的熏陶引導。

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會算多少算術題、認識多少字,而是快樂地遊戲、自立地生活。媽媽就是最好的老師,家庭就是最好的課堂,而生活則是最好的課本。媽媽們與其帶著孩子在幼兒園、特長班之間疲於奔命,不如和孩子一起做遊戲,仔細觀察一下孩子的言行,研究一下孩子在想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特長是什麼,有什麼不足……然後,通過這些觀察,總結出一個自己的教育框架,確立自己的教育方法。

這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媽媽一定要具備準確的判斷力,能夠分辨哪些方法適合自己的孩子、哪些方法可取、哪些方法應該摒棄。

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可估量的潛力和創造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和開發,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播下錯誤的種子,那後果會非常嚴重。

千萬別以為教育孩子要使用多麼高難度的科學訓練,其實就是在“玩水”、“搭積木”等遊戲中教孩子怎麼生活;也千萬別以為教孩子一定要靠什麼專家,因為最專業的專家就是媽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