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越過涅曼河(中)(1 / 2)

德賽元帥在但澤走廊一帶“胡作非為”的肆意舉止,很快就被心懷不滿的同僚們傳到拿破侖耳邊。

出征俄國時,對待德賽使用問題上的處理不公,拿破侖承認是他的私心作祟,想著竭力抑製德賽的發展勢頭,不願意讓“好運的德賽”在俄國戰場上獲得唾手可得的又一項殊榮。

然而,拿破侖又不能放任德賽繼續留在但澤或是南下克拉科夫,因為皇帝的波蘭將軍,波尼亞托夫斯基曾在皇帝逗留但澤期間,代表華沙議會向拿破侖提出一個勸言:認為勢力日益膨脹的德賽陛下目前已不適宜待在華沙公國,嗯,現在應該可以正式叫做波蘭王國。

截止今年4月,德賽在波蘭就已擁有了波羅的海軍團、西裏西亞軍團與維瓦斯軍團等3個軍團,10多萬士兵的強大實力;另外德賽還從加泰羅尼亞調遣了一支僅效忠他本人的海軍艦隊,已從南、北、西三個方向對波蘭會議造成圍攻之勢。

與此同時,效忠華沙議會的武裝力量,大部分將進入俄國土地進行作戰。此消彼長之下,德賽很有可能在拿破侖出征俄國期間,以武力手段強行打破波蘭政治南北分治的事實。靈域

所以,拿破侖才命令德賽和他的波羅的海軍團接受麥克唐納元帥(塔蘭托公爵)的指揮,因為這位蘇格蘭人後裔直接統帥的第10軍團,是絕不會接受德賽的政治欺騙與金錢誘惑。那是第10軍團完全是由普魯士人組成,軍官與士兵中間很多都來自之前的但澤與西裏西亞地區,這些普魯士人同侵吞他們家園的波蘭國王存在著刻骨銘心的仇恨。

在寫給塔蘭托公爵的密文中,拿破侖要求麥克唐納務必“照顧”看管好年輕的波蘭國王,將波羅的海軍團引領聖彼得堡的方向,不允許德賽在戰爭開始後,私自返回波蘭。至於北路偏師的最終任務,攻占聖彼得堡反而不再刻意強調。信心十足的拿破侖認為他會在立陶宛或白俄羅斯徹底擊敗沙皇亞曆山大的主力部隊,迫使俄國人在1個月之後重新簽署求和條約。

相對於皇帝整合與動員的50萬歐洲聯軍,沙皇可動用的兵力沒有這樣嚇人。

由於奧斯特裏茨戰役失敗的羞辱,沙皇亞曆山大或多或少需要重新組織壯大他的軍隊,設立了遍布全俄境內的36個新兵招募及訓練中心。

當然,俄國的騎兵特別是強大的哥薩克騎兵是可以稱雄全歐洲的。

不過在1807年之後,沙皇更加注重炮兵建設,尤其是18磅榴彈炮及12磅火炮。

然而,俄**隊的總人數僅有40萬左右,其中的21萬為主力軍團,但後備軍僅有4萬五千人。防禦法軍入侵的俄國主力部隊中的14萬人,是由出身於蘇格蘭世家的一名拉脫維亞人巴克萊?德?托利將軍指揮的,他們大部分集結於涅曼河與布格河之間的缺口;數十公裏外,普拉托夫將軍也率領8千名哥薩克騎兵集結於格羅德諾地區,積極備戰迎敵。

另外,還有15萬士兵的隊伍分散於各要塞,而要塞之間相距甚遠。目前,俄國最精銳的摩爾達維亞軍團在庫圖佐夫元帥的率領下,仍於比薩拉比亞與奧斯曼土耳其且戰且和。由於穿越者從中的使壞,使得原定1812年5月,俄國在同土耳其簽訂的《布加勒斯特和平條約》,不得不向後延遲了近一個月,導致涅曼河和立陶宛一帶兵力嚴重不足。

所以,拿破侖在兵力上占有絕對優勢,其主力軍團陣容的人數就兩倍於俄國。俄軍的一個主要的弱點就在於各自為政、互不聯係、缺乏訓練、指揮官不諳軍事,其彼此之間的互相猜疑和缺乏忠誠則加劇了這一劣勢。

作為蘇格蘭後裔的巴克萊將軍受到他的兩位高級下屬,高傲的漢諾威將軍本尼格森,以及孤僻的俄國親王巴格拉吉昂將軍的輕視,而本尼格森與巴格拉吉昂的關係又顯得水火不容。至於統領令人生畏的哥薩克騎兵團的普拉托夫將軍,也與三位同僚表現的格格不入,他從不參加軍事會議,當然也不會聽任司令官巴克萊將軍的部署調遣,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

如果硬要說上述四人有何共同之處的話,無論是巴克萊、本尼格森、巴格拉吉昂,還是普拉托夫,前線指揮官們都竭力反對普魯士將軍富爾負責擬定的《1812年俄國作戰方案》。至於理由,自然是眾人看不起在法軍鐵蹄之下,屢戰屢敗的普魯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