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數學敏感期——開發孩子的數學潛質(3 / 3)

教 子 心 得

這是多麼可愛又不失天真的孩子啊。石頭與天不能比,天也不能以數計,這是我們每個健康成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孩子的思想裏,卻並非如此。

在孩子的數學敏感期裏,他們會出現一種數學的思維,那就是逼近無限的序列,從個、十、百……到千萬、億、十億……直到他們的語言也無法繼續表達下去。成人看來這個問題是那麼地單調乏味,然而,孩子卻從中體驗並炫耀著這個無限性。當然,孩子也在這種原不可比的比較中,感受和體驗著數字中的那種無限性。事實上,這種數學裏的無限性早已是人類為之迷戀的問題之一,這個曆程早在孩子那裏就已感性地經曆著。

因此,當孩子在同伴、成人麵前談論他頭腦裏的那些異想天開的話題時,家長一定要充分地鼓勵並引導孩子去表述、去探究、去爭論,而不是隨意終止孩子的想象。其實,這種鼓勵與引導在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比如,當孩子和你逛超市,對計算價格“情有獨鍾”時;當孩子看見飛馳而過的汽車,對車牌號碼“念念不忘”時;當孩子麵對登機牌上的時間、艙位號、行李重量的排序方法給你“出難題”時,這些都是父母鼓勵孩子發現與表達的絕好機會,隻要你肯定了、支持了,孩子的天賦就會一點點地被發現,而這對處於數學敏感期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珍貴而重要的一件事情。

成長日記70:“2加上8就是等於10”

果果快滿6歲了,對於10以內的加減運算已經是對答如流,這讓我們全家人都為她特別驕傲,當然也為我們的教育方法而自豪,甚至連幼兒園老師都認為,果果是一個非常有數學天賦的孩子。

然而,在一次測查中,果果的測試結果卻讓我們大家異常驚訝。

當幼教專家問果果:“2 8=10”表示什麼意思的時候,果果很快就回答出“表示2加上8就是10”。還沒等專家開口說什麼,果果就顯得自信滿滿,一個勁兒說:“我回答得對吧!”

可是,在場的人都知道,他們對於果果的回答並不滿意。

之後,任憑專家怎麼提示,果果也不能舉出一個能夠用這個算式來表示的具體事例。

最後,一向受寵慣了的果果竟然很生氣地說:“2加上8就是等於10,等於別的就錯了!”果果的回答反倒令所有在場的人哭笑不得。

(果果媽媽)

教 子 心 得

很顯然,故事中的果果已經能熟練地解答數學問題,但是頗為遺憾的是,她卻不能將數學算式與具體問題聯係起來。也許很多人對果果的回答會莞爾一笑,但是笑過之後,有一個事實是不可否認的——孩子能夠獨立進行抽象符號運算的表麵現象完全掩蓋不了他們理解上的缺陷,那就是對於抽象符號所表示的具體意義,孩子是完全不清楚的。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數學具有從抽象到具體,又從具體到抽象的兩重屬性,然而,在孩子學習數學的階段,他們必須從生活中熟悉的具體事物入手,然後逐漸開始數學的抽象過程。很顯然,那些僅停留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做法不能稱為數學,而沒有從具體事物出發或是完全脫離具體實踐來引導孩子學習抽象的數學運算的做法更是違背了數學的本質屬性。

然而,翻開當前的教育現狀,後一種問題又是那麼地習以為常。有這樣一個真實的采訪著實給現代人上了一課。記者采訪完某先進幼兒園後,老師為了再一次表現他們的教學成果,特意把一個班的小朋友召集到操場上,要大家齊聲背誦“加法歌”。可是,當記者聽著稚嫩的童聲機械地背誦“一加一等於二、二加二等於四……”看著老師們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時,心裏真如打翻了五味瓶一樣,隻好匆匆結束了這次采訪。

可憐的孩子們,在懵懵懂懂、似懂非懂中學習著數學運算,雖說是在接受數學啟蒙,但是他們僅僅是被教會了計算,卻沒有真正認識到生活中數學這門學科到底意味著什麼,又談何了解數學本身的趣味和美妙呢?

因此,再一次提醒年輕的家長和幼兒教師,這種機械的背誦並不意味著在孩子的頭腦中數的概念就已經形成,也不能證明孩子已經掌握了數的知識,反倒是隨著孩子無意識記憶的消失,所背誦的東西自然會全部忘記。事實上,隻有消除這些錯誤認識,才能真正達到對孩子數學早教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