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青少年學生持續時間較短的抑鬱狀態,主要通過支持性谘詢談話來解決。首先,谘詢員以誠懇的態度引導學生訴說內心的苦悶;其次配合使用一些認知重構技術,對其敘述進行分析,啟發他們發現挫折中的成功因素和自己的才能;最後可根據他們某方麵的長處,設計一些事情讓他們去做,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

對患抑鬱症的學生,應以心理治療為主,通常采用較規範的認知治療,總結青少年學生的特點,可采取以下做法:第一,與學生共同商定或由其獨立製定每日活動計劃,內容要具體、易操作。於每晚記錄活動完成情況,並對做的每件事的難易程度和進行評定對每件事的愉快程序進行評定,評定可采用分級計分。第二,分析出導致抑鬱的諸多原因,諸如“我總是失敗,再也不能做好了”,“不會有人理解我”等,然後讓學生對列出的原因逐一挑戰、自我辯論,領悟到這些認知以都是缺乏現實基礎的,並重建新的符合實際的認知代替舊認知,從而根據新的認知換一種新的健康的方式來應付具體的心理與環境問題。第三,讓總把自己放在受助者地位上的抑鬱症患者在角色扮演的治療中,扮演幫助別人的人,在為別人出主意的同時認識到自己的偏頗,同時發現自己的價值。

另外,對伴有焦慮的學生,可采用放鬆治療、催眠療法改善其情緒和睡眠。必要時可遵醫囑服用三環類抗抑鬱劑,改善情緒低落狀態。

三、焦慮症的心理谘詢

焦慮症指一種無明確對象的、無法擺脫的焦慮狀態。它有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種形式,前者以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為典型症狀,伴有心動過速、呼吸困難、頭暈目眩等,還可能有出汗、發抖、腹痛等;發作急劇,一般1~20分鍾,可持續數小時,發作後虛弱無力,但焦慮情緒不明顯,數日後恢複。慢性焦慮較為常見,表現為持續性的緊張和不安,學習、活動時心煩意亂,記憶和思維受阻;交往中緊張,易激惹;遇事驚慌失措,往壞處設想,是一種自我無法控製的焦慮,伴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如心悸、口幹、出汗、尿頻、皮膚潮紅或蒼白等,以及運動性不安,如震顫、發抖、肉跳、緊張性疼痛和睡眠障礙、夢驚等。

對於慢性焦慮的學生,應重視解釋性心理支持治療,通過安慰、鼓勵,首先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疾病是非器質性的,是可治愈的;其次,指導他們認識自身人格發展的弱點,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再次,可利用心理分析了解其過去的創傷性體驗,用鬆弛療法幫助學生消除緊張,緩解病症。

對急性焦慮與慢性焦慮症狀嚴重者,可遵醫囑輔以藥物治療,抗焦慮常用甲基三唑氯安定,驚恐發作可采用安定與心得安、丙咪嗪與心得安。

四、恐怖症的心理谘詢

恐怖症指對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際交往時產生異常恐懼,並主動回避以消除不安。主要表現為:單純性恐怖,指對一具體物件、動物、場所的恐怖,如蛇、黑暗等,通常始於童年;空間恐怖,指對廣場、街道、商店等公共場所及高空、曠野的恐怖;社交恐怖,指在人際交往中自感害羞,不敢在公共場合講話、作業、吃飯等,常伴有對視恐怖和對人恐怖;特異性恐怖,指對與自身特有的活動的恐怖,如學生怕學校。恐怖症者感到較強的焦慮和不安,伴有生理性反應和明顯的回避性行為,並影響正常的生活適應。

恐怖症的谘詢與治療,以疏導或認知領悟療法配合行為治療為主。對有早期創傷性體驗的,應促使其認識當前恐怖與過去經驗的關係,如當一名怕用杯子喝水的女青年認識到與自己早年曾見一隻狗舔了杯子的經驗有關時,恐怖症也就減輕許多。對沒有早年相關經驗的,可通過疏導,鼓勵其麵對現實,認識自身人格發展的弱點。還可運用行為療法中的係統脫敏法進行治療,另外,暴露療法、催眠療法也可酌情采用,並注意及時鞏固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