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健全的身體+健全的精神(1)(2 / 3)

再次,情緒狀態的改善可以治病。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苦。”例如,小橋流水聲可使人平靜,音樂中的行板、柔板可使人安寧並感覺到生機。有實驗證明,高血壓患者聽一支小提琴協奏曲可降壓20到30毫米汞柱。通過諸如此類的音樂療法、自然療法、色彩療法等有效地作用於人的情緒狀態,有利於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對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大有裨益。

最後,改善人格特征也可以治病。因為許多心身疾病與人的人格特征有關,如心髒病與A型性格、風濕病與壓抑性格、哮喘病與依賴性格都大有關係。從心理學角度上,有意識地改變那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可有效地緩解病症,達到治病的目的。例如,A型性格的人如能加強修養,善於克製,放慢節奏,多做放鬆訓練,可以減少心髒病的發病機率。此外,發掘無意識的經驗,提高抗應激能力也都能對疾病產生一定的療效。

二、身體狀況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根據已有的研究,一些身體上的疾病或異常情況會明顯地引起行為或心理方麵的症狀。

首先,大腦的急性或慢性病症對人行為和心理健康破壞最大。這些患者神智不清,對於時間、空間的定向能力大為減退;他們的記憶力急速衰退,對新近發生的事忘記更多;他們的心智活動,諸如推理、判斷、學習、計算等能力都有所降低,道德行為也會出現墮落現象。例如,有的老年人由於腦動脈硬化影響大腦中樞的功能,致使其心智活動及一般行為都可能呈現異常反應。

其次,內分泌係統與行為和心理方麵的聯係也很密切。各種腺體分泌一種或多種激素,以保證身心功能的正常發揮,但激素分泌得過多或過少,都會對人的身心產生不良的影響。例如,控製個體新陳代謝的甲狀腺分泌過多時,代謝作用加速,使個體有緊張的反應,引起肢體緊張、情緒激動、失眠、注意力常不集中,其他認知功能也受到影響,有時還有焦慮不安的反應,甚至會出現妄想或幻覺。反之若甲狀腺分泌不足時,新陳代謝作用降低,使個體的心智活動趨於遲鈍,如思想遲滯、反應緩慢、記憶減退,且常有抑鬱的傾向。當患者的甲狀腺分泌調節正常後,不僅這些生理症狀會得到治療,心理方麵的症狀也會隨之消失。再例如比較常見的胰島素分泌失調,如分泌過多時,除一些生理症狀外,情緒狀態也會極不穩定,一會兒想哭、一會兒想笑,自己也難以控製。很明顯這些心理方麵的變化是由於身體方麵的情況引起的。

另外,比較常見的還有酒精中毒後引起的行為變化,由於服用各種毒品等影響了身體組織(主要是神經係統)的功能,進而引起了心理和行為方麵的異常現象。所以,對於一些人情緒穩定性降低、易於激動、自身控製能力降低等一些心理方麵的症狀,也要注意從生理上考察原因。

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從兒童過渡為成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經曆著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巨變,也經受著心理發展上的種種困惑、矛盾和挑戰。這既是一段充滿生機活力的曆程,同時也是要接受無數艱難考驗的曆程。

一、青少年的生理發展

青少年的生理發育,主要表現為青春發育期的巨大變化和青年晚期的漸趨成熟、逐步穩定兩個主要特點。這個發展變化包括:

首先,是身體外形上的變化。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狀況很明顯地反映在其體態變化上,這些變化常以身高、體重、寬度和圍度等指標來衡量。他們在身高、體重、胸圍、頭圍、肩寬等方麵,都在加速增長。以身高、體重為例,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每年身高少則增長6~8厘米,多則增長10~11厘米;體重一般每年增加5~6公斤,突出的可增加8~10公斤。

其次,人體的各種組織器官的機能在這一時期不斷地增強,並逐步趨於成熟。在青春發育前期,個體的大腦重量和體積的增加較前減少,但神經係統的結構更加複雜,功能更加完善,表現在大腦皮質的溝回增多、加深、表麵積擴展;神經元之間突觸增長,使得各神經元在機能上發生了聯係,有利於信息(刺激)的傳遞和整合,形成了成熟、完善、龐大、複雜的神經網。腦神經的基本功能——興奮和抑製會依不同的任務而轉換,尤其是大腦左半球言語係統的最高調節能力迅速增強。這一切變化使青少年反應靈敏、行動迅捷,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控製能力得到了加強。另外,青少年的心血管係統功能趨於穩定,肺功能也在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