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2)

出了T市往東南走約五十公裏,就將進入沙漠地帶。一望無際的黃沙和戈壁聯接著天界線,極目遠眺,眼前是層次分明的土黃、褐黃、灰白,那是流沙、硬地和岩石的顏色,隻有少數深綠色的沙漠植物稀稀拉拉地點綴其間,頑強地彰顯著生機。秋風卷著沙子在天空中呼嘯而過,人們必須掩住口鼻、佩戴墨鏡才可以在這片地帶長久停留。

這樣的景象在這個95%以上國土都是沙漠或半沙漠的國家隨處可見,盡管條件惡劣,對於生長於斯的人們來說,這片荒涼的土地仍然包含了他們的情感和希望。

穆塔辛獨自驅車來到這裏,在風沙中站立了多時。這片區域一直是軍事禁區,長久以來作為集訓用地使用,除了軍隊的例行集訓外,平時很少有人踏足這裏。現在還沒有到集訓期,這裏顯得很安靜。不遠處有一個崗哨,一個持槍的士兵正在值勤,他很可能不認識穆塔辛,不過從穆塔辛的座車和本人的氣度來看,料定不是普通人物,所以他沒有上前查問,也沒有必要查問,隻是遠遠地看著。

穆塔辛已經注意到了那個士兵,他的心情十分複雜,這片土地對他來說是多麼熟悉啊。六年前,如果他來到這裏,這片土地上的任何士兵見到他都必定立正行禮,當時他是L國革命軍的上校軍官,掌管著最精銳的部隊,是每次部隊集訓的總指揮官。

有多少次,他身穿筆挺的軍服,英資勃發,莊嚴肅立在吉普車上觀看操演;有多少次,他在整齊列陣的軍隊前發表講話,揮動手臂,高呼口號;又有多少次,他看著一輛輛坦克和戰車,在戈壁上威武行進,揚起厚重的沙土,巨大的轟鳴聲連同他的豪情壯誌,一起回蕩在沙漠上空。

然而這一切都在六年前結束了。

現在,他又回到了這片土地,雖然軍銜仍然保留,然而身份已不再是一名軍官。空氣中似乎還彌漫著槍械、汗水與硝煙的味道,無一不在刺激他的感官,呼喚他的記憶。六年前被埋葬的夢想、野心、抱負,現在可以重新擁有嗎?

穆塔辛靠在車邊點燃一根香煙,回想起很久以前他曾經在軍營附近親手捉到過一隻鷹。鷹是L國的國鳥,也是他們精神的象征,L國國徽就是一隻巨大的鷹形標誌。不過在野外能夠遇見並且捉住一隻活著的成年鷹仍然是一件稀罕的事。

雖然當時他早已是高級軍官,不過畢竟還很年輕,二十幾歲的年紀,有著與同齡人相似的好奇與衝動。那天是一個假期,他來到軍營完全是抱著放鬆的心態,當他發現有一隻體形碩大的老鷹在沙石後邊覓食時,立即小心翼翼地貓腰靠了上去,選擇一個合適的距離埋伏下來,緊接著他瞧準時機猛地一撲,竟然成功地徒手捉住了目標。他抓到鷹的時候非常開心,其它軍官也興奮地和他一起把弄這隻猛禽。有人拿出相機記錄下這個時刻。

後來這些照片被父親看到了,父親專門告誡他說:“不要做與身份不相符的事。”他辯解說那天是他的假期,他在軍營裏穿的是便裝。父親盯著他的眼睛,很嚴肅地告訴他:“如果你是一個國家領導者,旁人才不會在意你是否有假期,也不會在意你身上穿的是職業裝還是便裝,你隨時隨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身份。”

穆塔辛聽到這番話的時候有一點吃驚,父親的話更像一種暗示。外界傳聞父親有意培養他做繼承人,幾個兄弟中,他是唯一一個擔任軍政要職的。賽義夫雖然經常作為父親特使出使外交任務,不過從沒有正式的政府職務,薩阿迪和漢尼拔也有軍銜,不過並沒有親自帶兵。如果父親要在幾個兒子中選個接班人,穆塔辛無疑是最有希望的一個。

當他認真考慮接班問題時,他開始以旁觀者的眼光審視這個國家的種種現象。

L國是一個特殊的國家,政府的決策大多數取決於父親個人的意願,而父親的思想和他個人的成長經曆息息相關。由於出身貧寒,父親很能體會窮人的艱辛,所以L國有很多項惠及平民百姓的福利政策,例如教育醫療免費,糧食等必需品獲得政府補貼。又因為父親與祖母的感情深厚,他答應過祖母要努力提高婦女地位,於是L國的女性被獲準外出工作,平時的服裝也被允許世俗化,這在阿拉伯國家中無疑是個非常開明的舉動。

這些都是積極的一麵,然而父親的個人經曆帶來的負麵效應也很快體現了出來。父親原本是前政府的一名普通軍人,在27歲那年通過政變奪取大權。自那以後,父親便不再信任本國的軍隊及軍人,開始致力於打造一支由本部落子弟兵及國外雇傭兵組成的精銳特種部隊,配給最優的武器及裝備,用來保衛他本人及他的政權。這支軍隊當然由穆塔辛掌管,但穆塔辛本人卻反感這種做法,因為這將割裂他與其它部隊及軍官的聯係與感情,而一個國家的軍隊理當是一個整體。長期身處軍隊的他,深切地感受著父親特殊的軍隊政策帶來的困擾與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