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栽植前,應有專人負責測量裸根苗的根幅,根據所起苗木根係狀況,及時調整樹穴的穴徑及深度,使苗木栽植深度達到標高要求。
2.1.3為提高觀賞性,花灌木叢生苗在進行拚栽時,應注意單株觀賞麵的朝向和栽後全株的整體效果。
2.1.4回填栽植土,應采用“三埋、二踩、一體苗”的栽植方法。即先將基肥撒在穴底,將苗木根係舒展在土堆上,同時調整好苗木觀賞麵和垂直度。上麵回填表層細土。回填栽植土至一半時,將苗木輕輕上提,使根係向下自然舒展,並使根莖部與地麵平齊,然後用腳踩實,繼續填土至原栽植線,每填土20~30cm踏實一次。
2.1.5反季節栽植,應選擇傍晚進行。早噴水,晚噴水的補水法。
2.2重點關注喬木栽植。
2.2.1應先踏實栽植穴底部鬆土,土球底部土壤散落的,應在樹穴相應部位堆土,使苗穴栽植後樹體端正,根係與土壤緊密相連。
2.2.2苗木落穴前調整苗木朝向,當土球苗或容器苗吊至穴底但未落實時,應由2~3人手推土球及容器上沿,調整好朝陽麵或觀賞麵,將樹體落入樹穴中。
2.2.3應將苗木重新吊起,調整至樹身上下垂直在行栽植。嚴禁回填栽植土後使用人工拉拽進行,調整垂直度。將苗木穩穩地放置於栽植穴中央的土堆上,先不撤吊裝帶,如苗木傾斜時,調整,電纜不可硬推樹幹,以免根係與土壤分離。
2.2.4散坨苗的栽植。對散坨苗較嚴重的苗木,可采用沾泥漿栽植法、將稀釋濃度30x10-6的生根劑溶液噴灑根部,或將生根粉均勻混入泥漿中,沾泥漿栽植法;也可采用坑穴泥漿栽植固根法。在坑穴內倒入生根粉,灌入把粘土攪成糊狀,將破損土球放入穴內,回填栽植土。
2.2.5大規格肉質根、常綠針葉樹的栽植。為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大規格肉質根(如銀杏、玉蘭)、常綠針葉樹(如雪鬆、白皮鬆)等,在較粘重土上在栽植時,樹穴內應垂直埋設透氣管或樹籠。透氣管兼用作輸送肥液、水分和防治病蟲害、胸徑15~20cm的落葉喬木和株高6m以上的常綠喬木,可設置直徑10cm的透氣管2~3根,胸徑大於25cm的可設3~5根、將透氣管垂直緊貼土球放置,管內可灌或不灌細沙,透氣管長度以高出土球5cm為宜,上口用薄無紡布包裹;也可將向日葵稈樹根綁成把,垂直貼近土球埋入3~4把,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
2.2.6噴施殺菌劑。在種植大規格的雪鬆,及夏季栽植易患枯萎病的樹種,如合歡、黃櫨等,樹穴、苗木土球及樹幹應噴灑殺菌劑,以減少病害發生。
2.2.7行道樹及行列式樹苗的栽植。栽植時應間隔20min先栽好“標杆樹”,然後以標杆樹為栽植的依據,逐株與這些標杆樹對齊,以確保苗木栽植在一條直線上。要求縱向最大誤差不得超過半個樹身,樹幹不直的苗木,應彎向行內。
2.2.8回填栽植土。將1/3栽植土與有機肥摻拌均勻,沿土球周圍均勻撒入底部。填土時,每填入20~30cm均應分層踏實,但不可傷及土球,填滿為止。凡栽植時栽植土未踏實的,灌水厚麵目易出現樹身傾斜甚至倒伏現象。
2.2.9對在做地形前已先行定值得苗木,在做地形時應參照已定植苗木栽植高程,適當調整地形標高和坡度,嚴防將已栽植苗木深埋。栽植標高相差較大的,應將苗木挖起重新栽植。
2.2.10傷口及折裂枝處理。苗木栽植後,應及時對幹皮損傷部位、折裂部位進行處理。傷口處噴殺菌劑,或塗抹愈傷塗膜劑、綠色傷口塗補劑等,也可用黃泥糊嚴,外側用濕草繩纏緊並裹薄膜保護。約40d左右將外側包裹物撤除,樹皮可基本愈合。
折裂枝的處理。用利刀將鋸口削平,及時塗抹保護劑,5cm以上剪口還應塗抹綠色油漆保護。
2.3草坪及草本地被植物種植。大多數草坪草可以播種、分栽、埋蔓、鋪草皮卷建植。麥冬草多行分株栽植;草本地被類如二月蘭、紫花地丁等,多采用播種。一般采用撒播和草坪噴漿播種法。
2.3.1適宜播種時期。應選擇在喬木種植完後,將土壤細化之後種植。整地要求。播種地麵平整、坡度平緩、不積水;保證30cm表層土疏鬆,無粒徑大於1cm以上土塊,無石塊、雜草、草根、樹根,無地下害蟲等。整地時,應摻入25~30g/m2複合肥,撒施應均勻。突然pH超過8.5的,應加入硫酸亞鐵或有機肥加以調節。播種前兩天,應在整平的播種地上灌一邊透水,待地麵不粘腳時即可播種。
2.3.2播種量。首先測定草種發芽率,應根據種子千粒重、純淨度、發芽率、播種時期確定合理的播種量。要求種子純淨度在85%以上。一般播種量,剪股穎7~8g/m2;結縷草15~20g/m2;多年生黑麥草25~30g/m2;白三葉7~10g/m2;草地早熟禾15~18g/m2;高羊茅30~35g/m2;與其他草種混播時,所占比例不應低於70%;異穗苔草(大羊胡子草)、卵穗苔草(羊胡子草)15~20g/m2。
2.4水生植物栽植。
2.4.1池地栽。在池中栽植水生植物,應先將水放淨,待土壤略幹時進行。栽植後及時灌水,灌水時應根據水生植物的類型(浮水、挺水、沉水),進行灌水和及時調整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