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心管理與控製 打造生態林綠化(1 / 3)

精心管理與控製 打造生態林綠化

經驗實踐

作者:吳小亮

【摘要】 工程概況:某新城生態防護林東西12公裏、南北寬最大為928米,南北向的九條城市主幹道路把生態林分成十個風景園中園,古老的京椋運河和澡江河穿林而過。總規模約207萬平方米,綠化景點約130萬平方米、水體景觀約30萬平方米,市政道路約7930米,各種園路鋪裝麵積11萬平方米,各類小型橋梁19座、景觀橋梁65座及配套實施雨、汙水、通訊等,總占地麵積約300公頃。

筆者通過參與該項生態林的建設監理。積累了一點園林綠化栽植技術和監理質量控製手段方法,其中闡述綠化養護工運用科學的種植方法、監理人規範化的監理控製,對提高正常種植或反季節種植喬木、灌木、地被等種植質量和苗木的成活率,收益非淺。

【關鍵詞】 綠化技術;事前;事中;事後;監理控製

【中圖分類號】 TU985.1【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727-5123(2014)01-101-03園林綠化苗木栽植工程是建設風景園林綠地的工程;是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休息、文化娛樂、親近大自然、滿足人們回歸自然願望的場所;是保護生態環境、改善城市生活環境的重要措施。設計、施工優良的綠化工程使人心曠神怡,對城市麵貌、居民生活都有深刻的影響。

1苗木栽植事前控製

1.1地形、河道、山體重塑調整。對土方工程構築的地形、河道、山形重新塑造和微調。讓其地形在各個不同方向以各種不同坡度延伸,控製遊人視線,滿足排水、灌溉、改善種植條件的要求,增強景觀效果;河道流暢,邊岸要曲折近水,且使山體山環水抱,山水纏繞,群山環抱,氣勢雄偉,形態符合自然規律,體現自然山水之趣。同時注意產生各種不同體態、層次、分彙水線,形成人工山林趣味。以達到如蘇軾寫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山高水低,層巒疊嶂,駿馬奔馳”的畫麵

1.2審核苗木栽植施工技術方案。審核綠化施工單位根據苗木生態習性、苗木規格、苗木栽植時期、景觀要求等,製訂出每種植物栽植的標準要求和技術措施方案,並要求技術負責人對技術人員、花木栽植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使每個施工人員清楚的了解栽植的技術流程、標準要求、難點及具體實施技術措施等。

1.3核查輔助材料準備。督促檢查承包單位將苗木支撐杆、鋼絲、草繩、遮陽網、保濕劑、傷口保護劑、生根粉、噴霧器、透氣管或樹籠,及灌水、修剪、栽植等所需工具運至施工現場備用。

1.4對配苗和苗木驗收。

1.4.1核對苗木。苗木到場後,及時核對苗木品種、數量、規格。按圖紙栽植平麵位置要求核查,待檢查確定苗木品種、栽植位置準確無誤後,放置在槽、穴旁。

1.4.2孤植及叢植。應選冠行豐滿、樹行景觀效果最佳的優質苗木。

1.4.3行列式栽植。行列式栽植的同一樹種,散苗時應按大小分級,盡量避免規格相差較大的苗木栽植在一起,使所配相鄰苗木規格(高度、胸徑、冠幅、分枝點)大致相近。如行道樹株高相差以不超過50cm,胸徑差不超過1cm為宜,以便栽植後保持整齊一致。

1.4.4群植苗木。群植的喬木樹種散苗時其外圍苗木應挑選株行豐滿,有好的觀賞麵,高度稍矮一些的。裏麵應選株行較高些的,使其栽植後高低錯落、富有層次。

1.4.5有特殊要求的景觀樹。應按選苗時的編號對號入座,不可有誤。三麵觀賞的樹,高的苗木栽植在後麵,矮的栽植在前麵。四周觀賞的樹,應將高的苗木栽植在中間,稍矮的苗木栽植在四周。

1.5製定栽植施工質量標準。

1.5.1栽植苗木品種必須準確無誤。

1.5.2核查栽植點平麵位置和高程。監理必須核對圖紙,對綠化施工單位種植的定位測量放線進行複核。如因施工要求和運輸條件限製,必須在做微調地形前即行定植的大規格苗木,栽植點高程必須複核準確。

1.5.3苗木栽植要求。苗木直立端正,不傾斜。裸根苗根係必須舒展。

苗木栽植後與原苗源地朝向一致;孤植苗木、景觀樹種,栽植時應注意觀賞麵的朝向,其冠行好的一麵朝向主要觀賞麵;白杆栽植時,應將原朝向調整180°,以便樹形更加勻稱美觀。

栽植深度。不可過深或過淺。過淺苗木易失水死亡,過深則易發生“悶芽”,常導致苗木遲遲不發芽,或發芽、展葉後抽回死苗現象發生。

落喬、灌木、宿根花卉栽植深度應保持在土壤下沉後原栽植線與地麵平齊。但玉蘭栽植深度,可略高於原栽植線2~3cm,山茱萸應淺栽10cm。常綠喬木栽植時,土球頂麵宜略高於地麵5cm。樹體高度在5m以上及樹冠開展的苗木,定位後必須先設立支撐,然後回填栽植土。以免樹體倒伏,造成傷亡事件發生。

2苗木栽植技術與事中控製

凡需使用起重機栽植的大樹,應盡量在鋪設園路、廣場之前完成栽植,以防在作業時損傷路麵。

2.1裸根苗類栽植關鍵點。

2.1.1凡起苗後不能及時裝車運輸或24h內運送不到的,卸苗後根部需浸水12~24h後再行栽植。如冬棗裸根苗,栽植前浸根10h後,再行定植可大大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