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必須要耐得住寂寞,要放下各種誘惑,蹋下心來,安靜地學,善於做筆記,把知識串起來,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提升自己。
學習要善於擠時間,家長的工作都很忙,家庭負擔也比較重,沒有大塊時間學習,就要把零散時間利用起來,一樣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專家提示
學無止境,家長與孩子都要有這個意識,都要孜孜不倦地學,隻要持久地學下去,距離成功就不會遠了。
5.根據孩子的特點,引導孩子去探索
引導在孩子成長中很重要,現在孩子都想學,也想成功,但是孩子的知識麵少,知識麵窄,看問題也不是很準,家長是走過來的人,最清楚哪塊孩子能夠成功,哪塊孩子容易成功,在家庭開展學術討論中,盡可能地往這塊引導孩子,隻要孩子有興趣、有毅力,敢於開口說,離成功的台階就越來越近了。
一個少年作家被一所大學給錄取了,她出版了4本書,一百萬字的作品,而且她的作品影響了好多學生,她怎麼成為作家的呢?孩子父母說,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發現孩子有寫作天賦。家長及時耐心地引導孩子。有一次,家長帶孩子去公園,看見一片樹葉從樹上掉下來了,孩子正好看到樹葉掉下來了,就隨口說了順口溜:
樹葉真美麗;你落下來像蝴蝶;
扇動翅膀真漂亮;來到小草裏安了家;
希望你明年再出來;比今年更美麗。
家長聽到孩子說完之後,立刻就給記下來了。家長說我這個孩子有很好的觀察能力,有很好的作文能力,將來這就是她成功的一條路。家長看孩子有觀察力和想象力,就有意識地討論詩歌,每天都帶著孩子出來,發現飛翔的鴿子,也引導孩子去說一說,孩子見到飛翔的鴿子說:
白色鴿子你真好;你的叫聲真動聽;
鴿子是我好朋友;希望天天在一起;
明天帶我見太陽;看看太陽幹什麼?
孩子的順口溜雖然很幼稚,但家長還是欣喜地把這個順口溜記下來,後來又見到河裏邊的魚也讓孩子說順口溜,見到路邊落著一隻喜鵲也讓孩子說順口溜……
幾年以後,家長把孩子說的順口溜整理之後出版了詩集,而且影響了好多孩子。
孩子因為順口溜被家長引導,發現了興趣點,自己能寫東西了,有意識地去寫文學的東西了,最後終於成為少年作家。
其實,隻要是細心的家長都能發現孩子的特點,隻要家長好好觀察,善於引導,家庭學術討論一定能迸發出火花。可惜的是很多家長不會引導孩子,沒有在家庭學術氛圍中加入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導致孩子離成功很遠。
回憶一下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裏是不是也有一些成才的點,家長發現了嗎?引導孩子了嗎?你沒有去發現、引導,興許孩子就因此沒有成為化學家、數學家、畫家、作家、詩人等等,多遺憾!
引導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從孩子的行為和語言中發現孩子成才的蛛絲馬跡;引導需要家長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長。
專家提示
要想讓孩子成功、成才,家長不僅要善於引導,還要科學引導。
6.養成家庭學術討論的習慣
家庭學術氛圍一定要形成習慣,把它當成吃飯、睡覺一樣重要,今天沒有討論、交流,就等於沒吃飯、睡覺,這樣家庭學術氛圍就容易持續下去了。
家庭學術氛圍形成了習慣以後,孩子長期在學術氛圍熏陶中,會學到很多有益的知識,對孩子成長肯定有益,將來孩子會找到很多成功點,會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無論走到什麼地方,當家長的也能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