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如何在家庭中構築“學術氛圍”(1)(3 / 3)

前不久,一個從國外回來的董事長說他能當上董事長受益於家裏有好的學術氛圍。“學術氛圍是從我懂事開始一直持續到我考上大學,即便是大學期間,放寒暑假,家裏的學術氛圍還一直堅持著。我真感謝爸媽給了我一個這麼好的家庭,給我創建了這麼好的學術氛圍,讓我在大學當中受益,在工作崗位上更受益,因為學術氛圍的建立會讓人清醒,讓人善於思考,讓人善於總結和鑽研,讓人懂得怎麼交流,這都是書本上不能學到的知識。”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教育的一大部分,家長是有責任的,不能都推給學校和社會。別人家的孩子成功了,必然家長在這個方麵比你做得要好,千萬不要怨天尤人,而是應該從自己身上查找原因。

為了保證家庭學術氛圍持久地進行下去,一是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克服懶惰心理,保持旺盛的精力最重要。二是要加強學習,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質,讓孩子在心目中敬佩你。三是製定計劃,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科學製定學術討論計劃,把內容、時間、目的、效果規定出來,這是保持持久的關鍵。四是監督,家庭成員都義務監督學術討論的進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協商解決,確保學術討論落實。

專家提示

持久是保證成功的關鍵,幹任何事情都要有持久之心,有持久的勇氣,有持久的態度。

4.父母同樣需要學習

家庭學術氛圍建立起來以後,就要經常討論、研究、交流問題,為了保證學術討論的深度性和廣泛性,加強學習很重要。因為孩子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知識麵越來越寬,學的東西越來越深,單純依靠書本上的知識不能滿足討論的需要了。家長要在孩子知識麵寬的基礎上,再寬出幾倍去;在孩子知識深度的基礎上,再深出幾倍去,這就需要刻苦學習,積累知識,才能在與孩子交流、討論問題時,有深刻的內涵,孩子才會服氣。

家庭學術氛圍一定要有吸引力,孩子才願意參加這樣的討論會。孩子在學校裏讀不到的東西,弄不明白的知識,回來跟家長一交流,家長從縱向、橫向、交叉著一說,馬上就能學到他想學到的知識,他就佩服你。這樣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高大,孩子就聽你的話,就會發自內心地尊重你。

很多家長經常說孩子不尊重自己,為什麼呢?你先看看自己的形象。一些孩子說爸媽在他們的心中沒什麼高大的,沒什麼地方值得尊重的,髒話連篇,不愛看書,不愛學習,不怎麼講衛生,不孝順父母,不愛討論問題,甚至連報紙都不看。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有這種印象了,得到孩子尊重很難。

家長們要為人師表,你既是家長又是老師,家長把這兩件事都做了,孩子就尊重你了,孩子就願意聽你的話了。建立家庭學術氛圍以後,經常開展討論,不僅家長自己增長知識,還能引導帶動孩子,孩子就容易找到他成功的信心點,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定會走得更遠。

家長不要一味地強調孩子成功,也不要一味地幻想著孩子成才,要經常與孩子一塊討論問題、交流思想,要有真的東西和內涵在裏麵,對孩子人生影響一定會很大。

學習不是一句空話,天文的、曆史的、地理的、科技的、人物的、經濟的,隻要條件允許,方方麵麵的知識都應該學,學得越多越深,跟孩子交流起來越遊刃有餘,越能夠給孩子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