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3,桃花怎麼開?(1 / 2)

2013,桃花怎麼開?

尚生活

作者:古雪

無論你是淡定在家煮餃子過冬至,還是牽著心愛人的手閉眼倒數,那傳說中的瑪雅萬年日已經過去,曆史終於翻開了新的篇章。或許為了彌補大家在2012的種種煩悶擔憂,2013年開年之際為廣大愛侶們送上了一個粉紅大禮包:“萬年真愛日。”據統計,當天各大城市過完元旦趕緊排隊領紅本的新人數量創下新高,繼“2012年12月12日的“世界示愛日”、2009年9月9日“天長地久日”後勇奪紮堆結婚榜榜首,這可忙壞了婚姻登記處的辦事人員,樂壞了婚慶公司和商家。

這個寒冬,有些微熱的跳動。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年輕人的愛情婚戀觀到底是怎樣的?結婚這事真的是趕巧和衝動還是深思熟慮的籌謀?二人世界的完美尺度應該怎樣拿捏?有多少新人遭遇“麵包危機”拴緊錢袋生活?

零點E動秉承零點“理解青年群體、洞察消費市場”的理念,聯合手機QQ瀏覽器共同關注青年群體的發展。本次手機QQ瀏覽器與零點E動營銷共同發起的青年人最In話題調查,旨在以自己對社會文化、青年人群深刻理解的優勢和資源,為企業、社會帶來更多青年人價值觀、消費行為等趨勢變化的分享。

本次調查通過網絡問卷的方式,共征集來自騰訊QQ的6940名80後、90後青年人的意見,其中男性為5093人,女性為1847人。

二五二六桃花開,創業者及個體戶受偏愛

國家民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02年至2011年我國結婚人數及結婚率明顯攀升,登記結婚的新人從2002年786萬對增至2011年1302.4萬對,結婚率從6.1%增至9.7%,十年累計新婚人數達到1.01億對。

婚姻對年輕人來說意味著什麼?盡管媒體頻頻爆出“閃婚族”、“畢婚族”和“麵包族”……我們在研究中卻仍然欣喜地發現,青年人對愛情的信仰和美好的期待、理性的態度仍在。

隻有1.9%的青年人排到“閃婚族”中,大多數人表示“戀愛一年到兩年再結婚”(54.8%)比較合適,而認為最合適結婚的年齡在25-26歲的比例接近四成(36.6%)。此外,28歲也是一個高峰期(13.5%)。有心的商家可以翻開日曆,對著人口普查數據籌劃下一個新婚市場機會的到來。

另外,超過七成(73.9%)青年人認為婚姻對自己意味著“愛情的歸宿”,然後是“有一個人陪伴而不孤獨”(67%)。

不同的是,閱曆漸豐、責任更重的80後對婚姻是“人生的任務”這一觀點的支持比例更高一些,超過三成對此有共鳴;而對於90後—在IT數碼和多媒體陪伴下成長的孤獨一代,青春的傷痕和寂寞或許更重,他們認為婚姻是“有一個人陪伴而不孤獨”的比例高於80後。

老話說的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職業背景在都市青年尋找伴侶時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標準。不同的職業帶來的生活方式、處事態度、經濟和發現前景等對未來生活都有深遠影響。

正因如此,我們才看到有丈母娘把關挑選準女婿、有網友灌帖“公務員才是唯一出路”。不過,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青年人的擇偶標準跟以往有所不同:自主創業者和個體戶(45.5%)成為大家評選出來的另一半職業優先考慮範疇,其次才是鐵飯碗的“在機關事業單位優先”(28.1%)和“在國企工作優先”(25.7%)。

盡管“國考”熱度未減,鐵飯碗優勢仍在,但在產業多元化的今天,青年人的職業發展路徑有更多的選擇,而青年一代強調自我價值,追求更自由、創造性的工作,生活態度特征也更明顯。數據顯示,90後麵對機關單位的熱情明顯降低:認為另一半職業優先選擇“機關事業單位”的不到三成,而80後的比例在35%左右。

此外,比較有趣的是女性期望另一半的職業“在機關事業單位優先”(33%)和“在外企工作優先”(25.4%)要明顯比男性高(26.3%,13.5%)。

兩人桃源,多些空間更多些愛

兩個人在一起,該如何拿捏方寸平衡做到進退有度?研究發現,今天的青年人,在二人世界裏更喜歡多一些空間,有距離才有美麗。

A.精神上共好而不同情

當歲月消磨了初見時的悸動與熱情,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兩人在興趣愛好、生活方式、價值觀方麵有共鳴,也許才能夠更穩定二人關係。絕大多數青年人都認同兩人關係中精神上需要一致,不過強調完全一致的比例是30.6%,而同意各有己見的比例是57%。